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我国引入绿色建筑理论和评估方法

2006-07-07 14:14  建筑设计网  【  【打印】【我要纠错】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绿色、可持续性建筑研究已逐渐成为国际间关切的建筑议题,欧美日等地区及国家纷纷提出绿色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生态建筑等,以寻求“降低环境的负荷”、“与环境相融”且“有利于使用者健康”的建筑。

  近日,成立于1971年的美国Mul-vannyG2建筑设计公司将绿色建筑整套系统的设计理论和评估方法引入中国。

  1.因地制宜绿色建筑不是照搬某种形式

  MG2建筑设计公司的执行副总裁及首席设计师张铭认为,绿色建筑是一种概念及策略的运用,不是某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对于建筑的功能或者外观的影响不大。设计师必须在考虑项目的自然、文化及经济因素等条件下,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发展出适合该项目的绿色建筑技术策略。

  而绿色建筑在国内起步较晚,许多相关信息及技术皆从国外引进而来,很多项目常常在不考虑国内的自然、文化及经济环境条件下就照搬这一理论,很多不理想的建筑项目也由此而生。

  张铭认为,无论从建筑物的朝向、布局到其周边的交通组织,都应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地貌和气候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并融入原有的生态环境。如果说合理的选址和有效的规划为造就绿色建筑奠定了基础,对建筑物内外多层面的精心设计则是支持绿色建筑的骨架。精心地选择高效且又适应当地经济承载力的建筑材料和设备至关重要。

  2.绿色建筑之基地选址及规划对基地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到最小

  绿色建筑在基地选址及规划时要尽量翻新旧建筑,节省资源并减少新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详细评估基地的自然资源,了解基地现有的日照关系、土壤性质、植物、重要的自然区域等。

  建筑物在基地内的位置应尽量减小对环境的影响,保存并减小对基地内生态环境的影响,减少道路及服务区域的面积,避免破坏基地内的湿地、沼泽地。利用基地内现有植物,降低西晒、减低冬天的冷风来节省建筑物能源的使用。一定要鼓励建筑物使用者尽量利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及步行等低污染交通方式,提供通往公共交通车站的路线、自行车及步道等。

  3.绿色建筑之建筑物设计想尽办法节约各种能源

  在建筑物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建筑物的面积,避免资源、能源及经济上的浪费。尽量使用高效的保暖层及玻璃,并注意施工的品质及气密性。

  在南方较热的地区,使用低辐射玻璃。利用自然能源来提供建筑物部分的供暖、间接照明及冷却(风向与气流的运用),同时也可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太阳能电池。以外墙的标准尺寸化及模矩化、合理的结构系统、结构轻量化等来减少建材的浪费。

  节省水资源,包括省水器材、中水利用计划、雨水再利用与植栽浇灌节水等。结构上考虑未来功能变更的可能性,尽量考虑使用可回收或可再生利用的材料。考虑设置绿屋顶或者高反射率屋顶,可减低保暖及空调设备的能源用量。

  4.什么是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选址、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建造最低环境负荷情况下最安全、健康、高效及舒适的居住空间,达到人及建筑与环境共生共荣、永续发展。绿色建筑最终的目标是以“绿色建筑”为基础进而扩展至“绿色社区”、“绿色城市”层面,达到促进建筑永续发展的目标。绿色建筑,又称为生态建筑。这意味着建筑不仅被作为非生命元素来对待,而更被视为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首先,在建筑体形和空间处理上尽量压缩交通面积以减少不必要的空间浪费;其次,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保证主要工作空间朝向南或西南以争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能源;第三,采用灵活的钢框架结构,便于将来任何可能的空间和功能的调整;第四,设置了高反射率的屋顶,不仅由此降低了保暖及空调设备的能耗,还减少了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可能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在无法减少建筑面积的情况下,使用了统一而又有变化的建筑语言从视觉上减小建筑体量。塔楼菱形的平面布局,增加了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并与当地的主导风向吻合,从而对改善区域小气候大有帮助。建议采用低辐射玻璃,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设置了许多不锈钢遮阳板来解决西晒的问题。在倾斜的屋顶面上,采用了竖向遮阳板,既可以防阳光直晒,又满足了通风的要求。

延伸阅读:引入 绿色建筑 理论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