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努力提升现代企业用人管理水平

2006-07-21 12:50    【  【打印】【我要纠错】

  前言

  管理是社会发展和事业进步的关键因素。管理是建立秩序、激活机制、让工作和生活充满生机所不可或缺的。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从个体和整体都能提高效率和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现代企业中,能否从战略层面思考和落实整体提升企业用人管理水平,实是考察现代企业治企能力的一个核心问题。科学的用人机制出活力、出效率、出公平公正。人才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生死的关键要素。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对中国企业的产品质量、服务标准、技术含量、管理水平、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拥有高素质人才;要在市场竞争中站稳,必须对人才加以重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用人管理宗旨和目标,以邓小平人事人才理论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趋利避害,加强人才资源开发与能力建设,扩展对外开放空间,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人才环境,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与世界先进企业和地区的人才竞争实力,为企业生存提供可靠的人才与智力保障。

  1、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环境

  坚持以德才和工作业绩为取向的用人标准,人才选拔要从重学历、职称标准,向重能力、业绩标准转变。

  1.1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

  所谓人才即德才兼备的人,或具有某种特长的人。人才一般都具有社会性、进取性、开拓性、独立性、求知性等特点。但人的才能大小不同,侧重点不同,这就要因人而用。选人时要不拘一格,用人时量才施用。给人才选一个最能适应其特长的岗位,扬其所长,避其所短,让其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创造最佳业绩。

  人才不等于静态的文凭。唯学历之类的价值观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挑战。诚然,文凭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及掌握知识的标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才能,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因种种原因使静态的文凭与实际能力相差悬殊。现代企业需要复合型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者。高学历固然重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素质和能力更重要。在知识爆炸的时代,比许许多多迅速过时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适应性,是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人才并不只等于口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气质,有的善于交际;有的沉静稳重,性格内向。所以,企业家在选才时应注意说与干的结合。在现实生活中能说的往往引人注目,早被发现,那些不善言辞只知埋头苦干的人,往往很难被人发现,作为领导者切不可凭嘴巴活动频率和声音是否悦耳动听来选才。

  1.2扬长避短合理使用人才

  合理使用人才就是对人才要尽可能做到知人善用,真正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每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在企业管理中激励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好的表现更好,差的急起直追,要调动人们潜在的积极性,出色地去完成既定的目标。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2.1建立收入分配激励机制

  根据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引入市场机制,以岗位和业绩为主要依据,实行按岗定薪、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建立不同形式自主灵活的分配办法,研究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现形式。 一个人如果对他所得的报酬与惩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就会影响工作情绪。奖励和惩罚是对立的,又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二者一定要恰当地配合使用。

  2.2强化对专业技术人才的激励机制

  加大对企业优秀人才的激励力度,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对个别拔尖人才,可以参照市场价位高薪聘请;对关键岗位高层次人才,可实行协议工资;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重奖。

  2.3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从绩效管理出发,根据经营管理者的责任轻重、风险大小和工作业绩,试行经营者年薪制。研究探索股权、期权制,把经营者的个人收入与事业的长远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实现效益与报酬挂钩,建立新型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延伸阅读:现代 企业 管理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