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佛山市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佛人考函〔2007〕4号)文件精神,现就我区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报名
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全省实行网上报名。凡在广东省参加考试的,均须登录“广东专业资格考试网”(网址: http://www. gdkszx.com.cn),并经过“网上报名”和“报名确认”等两个步骤完成报名手续。
(一)报名时间和地点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07年2月12日9时起至3月9日17时止。在上述时间区间内,省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心开通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网上报名系统,24小时不间断接受考生网上预报名,该预报名须经过网上填表(简体字填写)和照片上传(近期彩色证件照片,文件容量不大于50K,与提交的照片须同版)等步骤。我区的考生在进入网上报名系统后,按工作属地原则进入佛山市再到高明区报名点进行报名。
2、“报名确认”时间:我区报名确认时间定于2007年3月5日至9日。
3、“报名确认”地点:
我区报名确认地点在区人事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上午8:30-12:00时,下午2:30-5:30时,地址:荷城街道莲花路25号一楼,联系电话:88668300)。各考生或单位(集体报名)持规定要求的“报考材料”到上述地点进行“报名确认”,完成报名手续。
(二)报考条件见附件1、2,提交材料的要求见附件3,考生注意事项见附件4.
二、 考试科目及时间
级 别 |
日 期 |
考 试 时 间 |
科 目 |
一 级 |
|
8∶00 - 11∶30 |
建筑设计 |
13∶30 - 15∶30 |
建筑经济、施工与设计业务管理 | ||
16∶00 - 18∶00 |
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 | ||
|
8∶00 - 11∶30 |
*场地设计(作图题) | |
13∶30 - 17∶30 |
建筑结构 | ||
|
8∶00 - 10∶30 |
建筑材料与构造 | |
12∶30 - 18∶30 |
*建筑方案设计(作图题) | ||
|
8∶00 - 10∶30 |
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 | |
12∶30 - 17∶30 |
*建筑技术设计(作图题) | ||
二 级 |
|
8∶00 - 11∶30 |
*建筑构造与详图(作图题) |
13∶30 - 16∶30 |
法律、法规、经济与施工 | ||
|
8∶00 - 11∶30 |
建筑结构与设备 | |
12∶30 - 18∶30 |
*场地与建筑设计(作图题) |
专 业 | 学历或学位 | 从事建筑设计的最少时间 | 对应的最迟毕业年限 | |
建筑学 建筑设计 |
本科及以上 | 建筑学硕士或以上毕业 | 2年 | 2005年 |
建筑学学士 | 3年 | 2004年 | ||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 5年 | 2002年 | ||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 7年 | 2000年 | ||
专科 | 三年制毕业 | 9年 | 1998年 | |
二年制毕业 | 10年 | 1997年 | ||
城市规划 城乡规划 建筑工程 房屋建筑工程风景园林 建筑装饰技术 |
本科及以上 | 工学博士毕业 | 2年 | 2005年 |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 6年 | 2001年 | ||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 7年 | 2000年 | ||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 8年 | 1999年 | ||
专科 | 三年制毕业 | 10年 | 1997年 | |
二年制毕业 | 11年 | 1996年 | ||
其它工科 | 本科及以上 | 工学硕士或研究生毕业 | 7年 | 2000年 |
五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 8年 | 1999年 | ||
四年制工学士或毕业 | 9年 | 1998年 |
专 业 | 学 历 | 从事建筑设计的最少时间 | 对应的最迟毕业年限 | |
中专(不含 职业 中专) | 建筑学(建筑设计术) | 四年制(含高中起点三年制)毕业 | 5年 | 2002年 |
建筑学(建筑设计术) | 三年制(含高中起点二年制)毕业 | 7年 | 2000年 | |
相近专业 | 四年制(含高中起点三年制)毕业 | 8年 | 1999年 | |
相近专业 | 三年制(含高中起点二年制)毕业 | 10年 | 1997年 | |
建筑学(建筑设计技术) |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 业 | 8年 | 1999年 | |
相近专业 | 三年制成人中专毕业 | 10年 | 1997年 | |
大专 | 建筑学(建筑设计) | 毕业 | 3年 | 2004年 |
相近专业 | 毕业 | 4年 | 2003年 | |
本科及以上 | 建筑学 | 大学本科(含以上)毕业 | 2年 | 2005年 |
相近专业 | 大学本科(含以上)毕业 | 3年 | 2004年 |
注“相近专业”:中专为建筑装饰、城镇规划、工业与民用建筑、村镇建设;大专为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建筑装饰技术、房屋建筑工程;本科及以上为城市规划、建筑工程。
2、具有助理建筑师、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建筑设计或者相关业务3 年(含3年)以上人员,可以申报考试。
3、不具备上表规定学历的申请报名考试人员应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满13年且应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可报名参加二级注册建筑师考试:
(1)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民用建筑设计四级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三级以上项目不少于一项。
(2)作为项目负责人或专业负责人,完成其它类型建筑设计小型及以上项目四项全过程设计,其中中型项目不少于一项。
附件3
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提交材料的要求
1、《2007年度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发证登记表》或《2007年度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报名发证登记表》(考生自己从网上下载双面打印,经单位审核盖章)一份。
2、首次报考和续考考生都必须提交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不具备学历者还须提交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业绩证明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各一份,复印件应加盖验印公章,并由验证人签名,原件验证后退回。续考考生如报考单位变动,需提交原单位的解聘证明或工作调动证明。从外省转入的考生需提供成绩转考证明。
3、交本人近期大一寸彩色同版免冠照片2张,点贴在身份证复印件空白处,所交照片须与上传照片一致。
所有附件材料须用A4纸复印。
考生对提交的报考资历、学历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如提交虚假、无效资历、学历的,无论何时,经查属实的,将按人事部3号部令予以处理。
附件4
2007年度一、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考生注意事项一、参加知识题考试:
(一)考生必须携带2B铅笔和橡皮擦参加考试。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结构》科目考试的考生,还必须携带无声、无编程功能的科学计算器。
(二)在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阅读印于封二的"考生须知", 必须将工作单位、姓名、准考证号如实填写在试卷规定的栏目内,将姓名、科目代码和准考证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在其它位置书写单位、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的作为违纪卷,不予评分。
(三)按题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对应的字母用2B铅笔涂黑。如有改动,必须用橡皮擦擦净痕迹,以防电脑阅卷时误读。
二、参加作图题考试:
(一)考生于考试前三十分钟进入考场做准备。
(二)考生必须携带以下工具和文具参加作图题考试: 计算器、三角板一套、圆规、丁字尺、比例尺、建筑模板、绘图笔一套、铅笔、橡皮擦、钉书器、刀片(刮图用)、图钉及胶带纸等,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还需携带2B铅笔。
(三)正式答题前,考生必须认真仔细阅读本作图题考试科目的“考生须知”,将姓名、准考证号如实填写在试卷封面规定的栏目内。参加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科目考试的考生,还须将姓名、科目代码和准考证号填写或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栏目内。在其它位置书写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的作为违纪卷,不予评分。
(四)作图题必须按规定的比例用黑色绘图笔绘制在试卷上。所有线条应光洁、清晰,不易擦去。各科目里若有允许徒手绘制的线条,其有关说明见本作图题科目“考试须知”中的规定。不得用彩色笔、铅笔或圆珠笔制图,不得将考场为考生配发的草图纸夹带或粘贴在试卷上,也不允许考生在试卷上做与考题作答无关的标记,否则按无效卷处理,不予评分
(五)考生可将试卷拆开以便作答,试卷答完后由考生本人将试卷中的每一页重新按照试卷页码编号顺序用订书机装订成册,订书钉应均匀地在图纸左侧距边缘15mm处。试卷不可缺页,否则按无效卷处理,不予评分。
(六)一级注册建筑师《建筑技术设计》和《场地设计》两门作图题考试都为作图选择题,该两门考试的每一道大题都为作图选择题,都有作图选择题列于试卷上,参加该两门作图题考试时,考生必须:
(1)完成作图任务;
(2)根据自己的作图对试卷上该道大题的每一道选择题作答,即在试卷上将自己对选择题所选择的答案进行填涂;
(3)完成填涂答题卡的任务。若漏做其中一项,均视为无效卷,不予评分。每一个选择题只能选择一个正确答案,且要求考生在试卷上对作图选择题所选的答案与答题卡所填涂答案必须一致。
在填涂答题卡时,须用2B铅笔涂黑,如有改动,必须用橡皮擦擦净痕迹,以防电脑阅卷时误读。试卷上的选择题使用铅笔作答。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