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物权有无从属性,可将物权分为( )。
A.自物权和他物权
B.主物权和从物权
C.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
D.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标准答案:b
解析:根据物权有无从属性可以将物权区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
2、属于主物和从物关系的是( )。
A.丙的钥匙和甲的锁
B.甲的拖拉机与拖犁
C.房屋和墙
D.甲的汽车与乙的拖斗
标准答案:b
解析:根据物权有无从属性可以将物权区分为主物权和从物权。主物权是可以独立存在的物权,它与其他权利没有从属关系。所有权、地上权、永佃权、采矿权、取水权和捕捞权等属于主物权。
3、根据标的物种类的不同,物权可以分为( )。
A.用益物权与担保物权
B.有期限物权和无期限物权
C.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和权利物权
D.主物权和从物权
标准答案:c
解析:根据标的物种类的不同,可以将物权划分为动产物权、不动产物权和权利物权。
4、王某在吃饭时丢失瑞士名表罗西尼一块,餐厅人员拾得后交给公安部门。王某未在规定期限内前去认领,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交寄售商店出售。孙某从该商店买得该手表,将手表送给女友林某作生日礼物。手表在林某第二天乘公交车时被偷去,小偷下车后即以100元的低价卖给郑某。该手表的所有权属于( )。
A.王某
B.孙某
C.林某
D.郑某
标准答案:c
解析:公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交寄售商店出售。孙某从该商店买得该手表,将手表送给女友林某作生日礼物。
5、物权消灭的原因中,( )指权利人不将其物权移转于他人而使其物权归于消灭。
A.混同
B.抛弃
C.标的物灭失
D.添附
标准答案:b
解析:抛弃是指权利人不将其物权移转于他人而使其物权归于消灭。
6、债权形式主义以( )为代表。
A.法国
B.日本
C.德国
D.奥地利
标准答案:d
解析:债权形式主义。债权形式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是指物权因法律行为的发生而变动时,除当事人之间有债权合意外,另外还需要登记或交付的法定方式。债权形式主义以奥地利为代表。
7、1996年甲将自己的三间私房作价2万元转让给乙,乙略加修缮,居住一年后以4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丙,丙居住一年后以5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丁。以上几次转让均未办理私房过户手续。在丁居住其间,房屋所在地被该城市规划为对外经济开发区,该房屋价格涨至20万元,甲、乙、丙、丁就房屋所有权发生争议。该房屋所有权应属于( )。
A.甲
B.乙
C.丙
D.丁
标准答案:a
解析:《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房地产转让或者变更时,应当向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产管理部门申请房产变更登记,并凭变更后的房屋所有权证书向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经同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核实,由同级人民政府更换或者更改土地使用权证书。《城市房屋产权产籍管理暂行办法》第18条也规定,"凡未按照本办法申请并办理房屋产权登记的,其房屋产权的取得、转移、变更和他项权利的设定,均为无效。"
8、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 )。
A.占有
B.登记
C.公告
D.统计
标准答案:b
解析:不动产物权的公示方法是登记。
9、卢某有坐落于某市某街的房屋一幢。卢于1967年下放回原籍,该房屋暂由刘某等人居住。1969年因房屋过旧,刘某等人迁走,该房屋交由居委会代管。1969年11月,王某夫妇无房居住,经居委会安排搬进该房暂住,当时讲明:"以后房主回来要房,除非他们另有房屋居住,否则你们就要搬走。"王某夫妇表示同意,将该房屋稍加修理,便搬进居住至1976年5月。因该房屋确实破烂不堪,王某夫妇未经居委会和市房管部门同意,也未告知房主卢某,便将房屋翻盖一新。后来,卢某发现自己的房屋被侵占改建,于1985年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保护房屋所有权。对此房屋所有权的归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房子应归卢某所有,但应该适当补偿王某夫妇
B.房子应归卢某所有,王某夫妇侵害房屋所有权,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C.房子归王某夫妇所有,但应该适当补偿卢某
D.房子归王某夫妇和卢某共同所有
标准答案:c
解析:物权的追及效力,是指物权成立后,无论物权的标的物转入何人之手,物权权利人皆可追及标的物之所在,直接支配该标的物。
10、物权的特征包括( )。
A.物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
B.物权直接支配一定的物
C.物权的设定有的需要经过公示,有的则不需要经过公示
D.物权的标的是物
E.物权具有追及效力和优先效力
标准答案:a,b,d,e
解析:物权的特征中,物权的设定须经过公示。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