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环保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09年环保工程师考试:嗓声与振动污染控制练习题(一)

2008-12-05 09:42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人耳可以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 )
  A、200Hz到20000Hz
  B、20Hz到20000Hz
  C、20Hz到2000Hz
  D、40Hz到20000Hz
  标准答案:b

  2、噪声控制研究的是( )
  A、可听声
  B、低频声
  C、高频声
  D、超声
  标准答案:a

  4、噪声污染具有以下特征( )
  A、可感受性
  B、即时性
  C、局部性
  D、以上都是
  标准答案:d

  5、响度级的单位是( )
  A、方
  B、赫兹
  C、分贝
  D、宋
  标准答案:a

  6、若频率500Hz的声波在15℃时的声速是340m/s,则其波长是( )
  A、0.58m
  B、0.68m
  C、0.78m
  D、0.88m
  标准答案:b

  7、声波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机械振动和( )
  A、频率
  B、波长
  C、弹性媒质
  D、声场
  标准答案:c

  8、从人耳的听阈到痛阈,声压级分别为( )
  A、0dB和50dB
  B、5dB和20dB
  C、10dB和20dB
  D、0dB和120dB
  标准答案:d

  9、任一频带都有它的上限频率、下限频率和中心频率。上、下限频率之间的频率范围称为( )
  A、频带宽度
  B、倍频带
  C、倍频程
  D、截止频率
  标准答案:a

  10、( )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绝大多数国家噪声标准中的主要指标,实际工作中,人们也常用它来评价噪声。
  A、A声级
  B、B声级
  C、C声级
  D、D声级
  标准答案:a

  11、声源类型按其几何形状特点划分可分为( )、线声源、面声源、
  A、平面声源
  B、点声源
  C、球面声源
  D、电磁噪声源
  标准答案:b

  12、声源辐射噪声时,由于扩散引起衰减。声能的衰减量与传播距离有关外,还与声波( )有关。
  A、频率
  B、声压
  C、温度
  D、湿度
  标准答案:a

  13、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会产生( )现象。
  A、干涉和衍射
  B、反射和折射
  C、干涉和反射
  D、折射和透射
  标准答案:b

  14、若两波源( )、振动方向相同、相差恒定,由这两个波源发出的波在空间相遇产生干涉现象。
  A、频率相同
  B、传播方向相同
  C、传播速度相同
  D、声压相同
  标准答案:a

  15、空气动力性噪声按照发声机理可以分为喷射噪声、旋转气流噪声、燃烧噪声和( )
  A、燃烧吼声
  B、涡流噪声
  C、电磁噪声
  D、振荡噪声
  标准答案:b

  16、机械噪声源发出的噪声可分为( )、摩擦噪声、、轴承噪声、齿轮噪声。
  A、撞击噪声
  B、激发噪声
  C、结构噪声
  D、喷射噪声
  标准答案:a,b,c

  17、声波作为宏观的物理现象,必须满足( )以及描述压强、温度、体积等状态参数的状态方程。
  A、牛顿第二定律
  B、质量守恒定律
  C、动量守恒定律
  D、动量距守恒定律
  标准答案:a,b

  18、声源指向性常用( )来表征。
  A、声压
  B、声压级
  C、指向性因数
  D、指向性指数
  标准答案:c,d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