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价相关经济理论与方法辅导(三)
市场经济基础理论(下)
考试要求
根据考试大纲规定,考生在本部分需要了解、熟悉和掌握的主要内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
本部分考试旨在检验考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主要考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二)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三)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四)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各类企业
(二)市场经济运行的载体——市场体系
(三)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经济效益
(四)市场经济运行的机制——价格体系
(五)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价值规律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实行市场经济具有一定的区别和差异,在社会主义体制下表现为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
一、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理论
市场经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则是一直与公有制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更多的是注重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所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不能融合在一起的。但是,实际上:
1、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两个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的经济范畴,而不是直接对立物。
公有制的对立面是私有制,而市场经济的对立面是自然经济、产品经济或者计划经济,但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两者并不对立
2、私有制与市场经济虽然存在着相互适应的一面,但也存在相互矛盾的一面。
在所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表现为生产社会化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体现为经济危机。而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前提下,市场经济也会出现矛盾,甚至是资本主义国家未曾出现的矛盾。
3、中国具备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实基础。
一方面,我国的企业具有独立的盈利的冲动,另一方面,中国所有制形式并不是单一的公有制,还存在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二、中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实践
改革开放后,公有制和市场经济逐步结合,具体措施有
1、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2、改革经济主体的组织形式和经营形式;
3、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例题:判断题
公有制不能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
答案:错
分析: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是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它们之间并不对立。
第二节 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理论是马克思分配理论的核心,以其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来的,但是有一定的条件:
一、按劳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为前提。
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劳动者按照他提供给全社会的社会劳动量获得相应的经济补偿或经济收入,劳动量难以计量、确认和比较。
三、社会化劳动量与其说是一个绝对量,不如说是一个相对量。市场更好的计量劳动的价值。
例题:判断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按劳分配并不是唯一的分配方式。
答案:正确
分析:按劳分配只是一种分配方式,市场经济体制下还有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方式。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与市场经济相结合
宏观调控不仅有着有利的制度基础,而且显得更为重要,体现为:
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和“追赶阶段”,宏观调控显得更加重要。
二、经济发展受着一定规律的支配和约束。
市场经济具有自己固有的缺陷,需要政府出面来协调和控制。
三、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政府的协调和配合,只有政府协调配合才能更好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
第四节 上层建筑对市场经济的特殊作用
上层建筑主要是指生产关系这一块,包括政治意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制度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要求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不能只强调物质文明建设而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齐头并进。
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必然要求有法律保障,有健全的法律体系,同时,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