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l、个体防护用品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措施,不能被视为控制危害的( )。
A.可靠手段B.主要手段C.有效手段
2、安全帽应保证人的头部和帽体内顶部的空间至少有( )毫米才能使用。
A.20毫米B.25毫米C.32毫米
3、从事噪声作业应佩戴什么防护用品?( )
A.工作服B.安全帽C.耳塞或耳罩
4、耳罩的平均隔声值在( )分贝,对高频噪声有良好的隔声作用。
A.10分贝B.15——25分贝C.30分贝以上
5、下列哪一种手套适用于防硫酸?( )
A.棉手套B.橡胶手套C.毛手套
6、清除电焊熔渣或多余的金属时,应怎样做才能减少危险?( )
A.清除的方向须靠向身体
B.佩戴眼罩和手套等个人防护器具
C.须开风扇,加强空气流通,减少吸入金属雾气
7、防止毒物危害的最佳方法?( )
A.穿工作服B.佩戴呼吸器具C.使用无毒或低毒的代替品
8、人类正常耳朵所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 )
A.200Hz——300KHzB.100Hz——200KHzC.20Hz——20KHz
9、安全帽的种类较多,下列哪种作业不宜使用小沿安全帽?( )
A.室内作业B.露天作业C.隧道
l0、安全带使用几年后,应检查一次?( )
A.1年B.2年C.3年
11、国家规定一顶安全帽的重量不应超过多少克?( )
A.400B.500C.600
12、安全带的正确挂扣应该是?( )
A.同一水平B.低挂高用C.高挂低用
l3、在进行电焊操作时,必须( )。
A.佩戴装有适当滤光镜片的眼罩或面罩B.佩戴太眼镜C.佩呼吸器
14、处理液化气瓶时,应佩戴何种保护用具?
A.面罩B.口罩C.眼罩
15、在金属切割时,工人( )戴防护手套。
A.必须B.不许C.必要时应该
16、操作机械时,工人要穿“三紧”式工作服,“三紧”是指袖紧、领紧和( )
A.扣子紧B.腰身紧C.下摆紧
17、安全带、安全绳需能承受千克坠落物冲击而不断,安全网必须能经受( )千克的坠落物冲击。
A.200,l00B.100,200C.200,200
18、1987年卫生部、劳动人事部、财政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发的(87)卫防字第60号文件,颂布了《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其中职业病共分类,总病种为99种。( )
A.7B.8C.9
19、伤残者经治疗痊愈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由医疗机构作出医疗终结。自工伤事故发少之日起至医疗终结的期限不得超过( )个月。因病情需延长治疗的,应当经市医务劳动鉴定机构同意。
A.12B.18C.15
20、在上下班、因工外出或者工作调动途中遭受非本人责任的意外事故或者患疾病死亡的( )请工伤保险。
A.不可以B.可以C.有的不可以
二、填空题
l、避免手部皮肤接触有机溶剂,应采取佩戴及用容器盛装溶剂的措施。
2、为了解职工的健康情况。预防职业伤害,须对职工进行体检和体检。
3、防尘面具是由( )三部分组成。
4、常用防噪声用品有( )和( )。
5、为防止有毒汽体或粉尘危害人体。应采取( )和( )措施。
6、劳动保护用品是用来保护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 )与( )方面的专用物品。
7、凡生严性有害因素引起的疾病,在广义上均可称为( )。但在立法意义上,职业病却具有一定的范围,通常指政府主管部门的法定职业病。
8、企业实行租赁、兼并、转让、分离时,继续经营者原企业职工的工伤保险责任。并到( )部门办理工伤保险登记。
9、职工因公外出期间因意外事故失踪的。从事故发生的—ff个月起( )月内,本人工资照发。从( )月起停发工资,对失踪职工的供养亲属。
l0、建设工程由若干企业承包或者实行内、外部经营承包时,工伤保险责任由职工的( )劳动负责。
11、企业必须如实申报( )和( ),及时报告公式和职业病情况,不得瞒报、虚报。
12、劳动行政主管部门和人员调查。厂解“厂伤保险情况时,企业应当给予( )和( )。
13、企业必须落实工伤( )措施,确保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没有条件设立医务室的企业应当请当地推荐医生兼职管理。
14、企业应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和劳动卫生教育,做好预防和伤病职工管理工作。对从事( )的职工。在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转换工作单位时,应当进行。发现有职业病的,由原单位做好的处理工作。
l5、工伤职工或者其亲属申请工伤待遇时,应当如实反映事故发生的时间( ),现成证人和本人等情况。
上一篇:安全评价师考试——交通安全试题
下一篇:安全评价师考试——电气安全试题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