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影响评价制图数据的来源必须准确可靠,通常的数据来源包括:已有图件资料、采样、实验、地面勘测和遥感信息等。如通过对现有背景图件的扫描、配准、矢量化或者数据格式的转换获取背景专题数据;从测绘数据中获取DEM、等高线、河流水系等数据;通过釆样获取生物量、生物群落等数据;通过生物习性模拟、生物毒理实验等获取受影响生态因子的变化机理数据;通过生态监测获取受保护物种生境、物种迁徙及非生物因子的变化趋势等数据;从统计年鉴中获取人口、经济、环境质量等数据;遥感解译获取植被类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等数据;从水文、地质、土壤等专题数据库中提取区域部分专题数据等。
1.实地釆样、实验、现场监测和地面勧测应遵循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2.已有图件资料选择
已有图件资料获取后,应从资料的现势性、完备性、精确性、可靠性等方面,分析其与评价项冃生态影响是否匹配,确定资料的使用价值和程度。只有当图件资料的精度高于或相当于评价精度要求时,才能在本项目中直接引用;否则,需经实地调查、监测,对数据重新校正后使用。
3.遥感信息源选择
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遥感信息的获取趋向全波段、全天候、全球覆盖和高分辨率,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遥感信息已成为生态影响评价的主要数据源之一。在遥感信息源选择中,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波谱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是主要指标。
(1)空间分辨率的选择
空间分辨率指遥感图像中一个像元所对应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如Landsat-TM影像的一个像元对应的地面范围是30mX30m,那么其空间分辨率就是30m.不同平台的遥感器所获取的图像信息满足成图精度的范围是不同的,因此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的生态评价对象和制图精度要求,选择不同空间分辨率的影像就尤为重要。如省级、区域级的生态信息的获取可选择Landsat-TM、CEBERS、ASTER、ALOS等中等分辨率影像,局部区域生态信息的获取可选择SPOT、IKNOS、QUICKBIRD等高分辨率影像。
(2)波谱分辨率和波段的选择
波谱分辨率是由传感器所使用的波段数目(通道数)、波长、波段的宽度来决定的。地表物体在不同光谱段上有不同的吸收、反射特征,同一类型的地物在不同波段的图像上,不仅影像灰度有较大差别,而且影像的形状也有差异。遥感信息源的选择应根据生态影响评价的目的和要求,选择地物波谱特征差异较大的波段图像来反映地物信息,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应针对评价对象选择对应波谱,并将符合要求的若干波段作优化组合,进行影像的合成分析与制图。如用选用Landsat-TM5、4、3波段组合配以红、绿、蓝三种颜色生成假彩色合成图像,不仅图像颜色类似于自然色,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而且由于信息量丰富,能充分显示各种地物影像特征的差别。
(3)时间分辨率和时相的选择
用传感器对同一目标进行重复探测时,相邻两次探测的时间间隔称为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遥感图像的时间分辨率差异很大,当生态影响评价中需要分析评价对象的动态变化时,需要根据对象本身的变化周期选择与之对应的遥感信息源。如反映水坝蓄水淹没范围等现象的动态变化,须选择短期或短期时间分辨率的遥感信息源。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