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交通工程 > 正文

岩土知识:环境岩土工程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2015-11-23 14:41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建设工程教育网是国内大型的工程类远程教育基地,凭借其多年辅导经验,聘请国内权威考试辅导专家,依托专业、庞大的教学服务团队,采用高清课件、移动课堂等先进教学方式,强力推出一级建造师二级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房地产估价师、安全程师、咨询工程师等网上辅导课程,超高考试通过率,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好评。点击了解课程详情>>>

  1.过度开采岩土资源

  我们在过去往往强调资源开采。而如今过渡为资源管理,而且许多国家致力于寻找降低资源开采量的最优方案。但是现实中过度开采岩土资源的现象依旧存在,如由于过度开采矿产资源,降低了地下水位、破坏了地表植被、加重了山体滑坡等诸多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再如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致使水资源严重流失等。岩土资源开采过量会破坏整个环境系统的协调性,降低其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影响性能发挥。因此面对大量的岩土资源,我们应进行科学规划,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注重节约资源,强化岩土资源管理,杜绝盲目开采。

  2.城市垃圾处理不到位

  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而且种类繁多,简单的填埋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甚至引发环境污染,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这引起了岩土工程的格外注意,如何科学、环保的处理垃圾,降低污染被列为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重要内容。放眼发达国家我们可以发现,他们有一套统一、规范的垃圾填埋体系。如将煤矸石、粉煤灰的等工业废料用于工程建设,保护环境的同时又拓宽了岩土工程的发展领域;将废旧轮胎生产为橡胶土,用于路堤、道路、地下厂房、山坡等岩土工程中的回填,实现废物利用,保护环境。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先进理念和技术,为研究环境岩土工程注入新的活力,有效解决城市废弃物填埋问题,促进城市建设稳步发展,同时使环境岩土工程的发展前景更广阔。

  3.地面沉降问题突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地面沉降问题凸显,不仅分布范围广,而且不易察觉,最令人担忧的是它多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范围,危害性极大,如建筑开裂、铁路中断、海水入侵、破坏市政建设等,其严重后果有过之而不及。如我国西安市的地面沉降尤为严重,以城区和城市郊区为主,主要是因承压水的过度开采和局部构造活动造成的,为西安市造成了巨大损失,如何有效减少地面沉降成为急需解决的迫切任务。因此应尽早完善防治地面沉降的管理制度。明确其危险性,建立风险评估机制。严格规定基层设施中深基坑设计标准。强化施工管理,加大处罚力度,实现预防和监管工作的高度统一。

  4.然灾害造成的岩土工程问题

  我国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具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如地震、滑坡、洪水、泥石流等,由此引发的岩土工程问题极大的损害了人们的生命财产。我们虽然不能从根源上抑制自然灾害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加强预防和治理。尽可能的降低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应完善地质灾害的预警体系,加强防治手段和力度,充分利用岩土工程学有效预防和治理自然灾害,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5.气候变化造成的岩土工程问题

  气候变暖引发的重大危害引起了人类的广泛关注,其造成的岩土工程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区域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降低了其承载力,加剧了砾土地震的液化形势,加大了建筑物因地震下陷的几率,同时还存在一系列的附带影响,如盐渍化、沼泽化等。二是冻土问题,如我国青海高原的冻土区域。在气候变暖的影响下,不仅土地温度升高明显,减少了冻土深度和面积,缩短了冻土持续冻结的周期,还普遍提升了冻土下界,增大了季节性的冻土面积,在整体上造成高原冻土退化,造成路基不断融化。加剧了下沉程度,建筑结构遭到严重破坏,隧道冻胀、道路边坡滑塌等灾害也呈现一定的加重趋势。因此~方面我们应树立环保意识,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着力缓解和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发展进程,从岩土工程的正常实施提供基础保障,另一方面在具体实施中,应充分考虑气候变暖对岩土工程的影响,合理规划,科学施工。防患于未然。

责任编辑:zyy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