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控制措施
(一)噪声控制原则
噪声控制主要是控制声源的声功率输出和声波的传播途径,以及对受声者进行保护。
(1)降低声源噪声是最直接有效的措施,如改进设备,降低声源的噪声辐射功率以及在声源处采用隔声、吸声、减振以及安装消声器等措施控制声源的噪声辐射。
(2)在噪声的传播途径中采取综合措施:
1)远离噪声源,以及利用声源的指向性,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
2)合理的城市防噪规划和建筑平、剖面设计;
3)吸声减噪处理;
4)利用天然屏障或建立隔声屏障以及建筑构件的隔声处理来阻挡噪声的传播;
5)通风设备的消声处理。
(3)对工作人员采取保护措施,如佩戴护耳器,减少噪声暴露时间等。
(二)城市噪声控制
城市噪声来源广泛,包括交通噪声、工厂噪声、施工噪声以及各种社会生活噪声等。城市环境噪声控制问题涉及的范围也非常广泛,包括:
(1)城市噪声管理与噪声控制法规通过制定噪声控制法规来保证噪声标准的实施。
(2)从城市规划、总体布局方面消除或减轻噪声的影响,如:
1)控制城市人口;
2)建立合理的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规划时,为了噪声控制,首先将机场和重工业区布置在城市外边缘区域,然后布置铁路、高速公路等,接着依次可布置一般的中小型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并在中小型丁业区和商业区之间布置城市环道,在商业区和居住区之间设置开阔地带或绿化带,以进一步降低噪声对居住区的影响。
(3)进行道路交通控制
道路交通噪声是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控制办法主要有改善道路设施,加强管理,如限制车速、限制重型车辆进入市区的时间等,以及注意道路两侧建筑的功能分区布置,必要时可设置隔声屏障。
(三)居住区规划中的噪声控制
为了控制噪声,居住区规划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道路网规划设计中,应对道路的功能与性质进行分类、分级,避免交通性干道从城市中心和居住区域穿过。若必须从城市中心或居住区穿过时,可考虑将干道转入地下或将干道下沉布置。当干道位于水平面上时,可利用绿化土堤作为居住区的防噪屏障。在交通干道两侧种植防噪绿化带以及设置种植墙或专用声屏障;
(2)道路两侧的建筑应考虑防噪布局,把对噪声不敏感的房间布置在临噪声源一侧。建筑的高度应随着离开道路距离的增加渐次提高,使前面建筑成为后面建筑的防噪屏障;
(3)居住区内的道路布局与设计应尽量考虑保持低的车流量与车速;
(4)集中布置高噪声场所与房间,如中小学运动、游戏场,锅炉房等,并与住宅有适当的隔离;对锅炉房、变压器站等采取消声减噪及隔声措施;
(5)用防护带等将有噪声干扰的区域与居住区分开,布置时需考虑主导风向的影响;
(6)对产生高噪声或振动的施工机械限制作业时间,以减少对居民休息、睡眠的干扰。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