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专业资格考试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质量专业资格 > 复习指导 > 正文

品质管理艺术工作的三个境界

2010-09-17 14:34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在当今的社会里,生产中还是消费和售后服务中,无时不刻涉及到一个永恒的话题:质量!

  在ISO9001:2000里质量是这样定义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现代品质的要求首先要符合顾客的要求和期望。而对质量的要求是无止境的,绝对意义上的“零缺陷”是不存在的。所谓的“零缺陷”是指企业或行业对某一具体产品制定了产品规格,而企业生产出的产品完全满足产品规格的规定,因此仅仅是相对产品规格来说无缺陷。

  其次,市场上顾客消费要求水准是决定产品规格的核心。品质稳定,适合顾客消费需要,同时,价格有适合顾客消费要求的水准,才能广泛占有市场,才是真正的好商品。

  最后,要求不断的提高品质水准来满足顾客需求。企业(或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高成本制造产品成为低成本生产,使原来只有少数人才能使用的商品变成大众广泛使用,致使市场扩大,利润总额随之增加,从而使企业不断发展。

  良好的品质保证体系才能保持企业赢利和企业永续经营。离开了品质管理,企业绝对不可能有持续提升和企业长远发展的后路。

  质量圈控制(QCC)、统计过程控制(SPC)、全面质量管理(TQM)、田口质量工程学、质量功能展开(QFD)、ISO9000系列标准、6σ管理法等等一系列的工具都在前面的质量发展历史长河中陆续出现。

  很多的企业也在寻求生存过程中得到了体会:品质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于是,好多的企业在引进品质管理方面的人才。所谓的品质人才在企业里带来了ISO9000标准的建立和认证,品质工具的运用,可是生产中的质量问题不是真正的解决了。有人说:“ISO9000标准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是跳骚!”。使用6σ管理法,也招聘了黑带,可是形形色色的质量问题还是不会减少!

  所有的质量工具和理念只不过是招式和内功修炼要诀,仅仅是偏向华丽的招术或是复杂难懂的内功修炼要决,最终是要走上邪路的!

  “古今之成大事者、大学问者必须经过三中境界:”

  “第一境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品质管理人在最初的阶段都是要去学习怎样进行品质管理的,于是很多师傅们传授了大量的招式。在这个阶段必须要大量的吸收否则无法进行工作,所以大家都在努力专注于修炼大量的招式秘籍,一年小成,三年大成。

  “第二境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随着时间的推移,品质管理人在经过第一境界后,有些人耐不住寂寞纷纷改行了,一部分人则成功了。而这个时间,渐渐的职位在提升,原来的技能已经渐渐不能满足现在的工作需要。所以在书籍、网络、工作中去拜师学习品管心法,来提高自己的技能。终于在抛弃原来的专注于招式之中而去补习心法,一年无成,四年小成,六年大成。

  “第三境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次阶段的品质管理人在反复修炼的过程中,终于领悟了“无招胜有招”的绝顶心法,抛开所有的心法和招式,开始走向艺术的殿堂。

  无论怎样的招式和心法,绝对不是提升你技能的最佳途径,它只能在同等的综合力量支撑下使技能提升,断不能离开综合力量使你技能超出常人界限。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无论是品质管理,是剑法、棋琴,还是别的艺术,真正能达到绝顶巅峰的,一定是他们这种人——一种你也许会不喜欢,却不能不佩服的人!一种已接近“神”的人。

延伸阅读:品质 管理 艺术工作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