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论中国式样的建筑空间

2010-09-26 16:38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一、山西民居的价值

  古代的民居,不仅是古代建筑水平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直接反映,同时也是古代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文化、艺术乃至风土人情的一种折射和凝结,透视这些更具人情意味和世俗情调的古室旧院、断墙残垣,使人更加深入地走进古代社会的人间烟火之中。用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一种背景文化,要给生活打上民族时代的文化标记;用艺术的眼光看,民居是凝固了时间长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增添着诗意:用历史的眼光看,民居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丰富的内涵。山西素以地上文物之盛、地下能源之巨著称,而今,又以大量传统民居建筑艺术而令世人瞩目。三晋民居无论从规模档次,还是风格形式上,都呈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特点。官宦宅邸的威风,大户人家的豪阔,小康家庭的严谨,下层民居的简朴,为后人研究和了解三晋建筑风格和工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标本。说起民居往往使人联想到平民百姓的生活画卷,然而要真正读懂民居的内涵却并不容易。如果把文化定义为:文化是在某一社会里,人们共有的、后天获得的各种观念、价值的有机受体,即非先天遗传的人类精神的总和,则不难看出决定人造景观的正是文化。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对民居进行探讨,则可以透过异彩纷呈的民居形式,看到某些深层内容。

  (一)自然因素

  人类文明水平越低下,自然环境对人类居住的影响就越大。随着生产力和技术、经济水平的增长,民居形态日益与自然环境相适合。在决定着居方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没有改变之前,居住形式的稳定状态会一直持续下去。在相同的文化氛围下,自然因素的差异会导致民居形态上的某些差异,这点从北京四合院与晋中地区四合院的对比中即可看出。

  (二)民居平面

  晋中四合院的院落长宽比较大,左右厢房相距较近,厢房部分挡住正房,利于遮挡风沙。根据黄土竖直能力强的特点,正房有时建成夯土窑洞,即外砌砖石,内填黄土。四合院内多为满铺地面,而少种植被,仅在春秋季植物生长期时在院内摆设花盆、水缸(或水池)作为点缀。为满足采光通风要求,正房多坐北朝南。

  (三)立面造型

  晋中民居正房多为平顶或其上加建二层,由二厢外墙北端设踏步,拾阶而上可达正房房顶或二层。正房南面加以木结构挑檐,上面覆瓦。厢房多为向内单坡屋项,院落四眉高墙竖立,大户人家的墙甚至高达6.67m~10m。由于全年降水量少,排水要求易于满足,因而正房或次要房间建成平顶可作晒台,也可供远眺。四周高墙满足了防御要求,也是历史上因少数民族入侵而设立自卫体系的缩影。明末至清代,晋中地区成为全国银行业(当时称票号)的中心,墙高至此就可以理解了。

  二、人文因素

  不论晋中民居与北京四合院在形态上有多大差别,从文化系统看它们都反映的是同一种文化,即中年文化。它们都受到一种文化的制约。从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上看到罗马人与希腊人的住宅平面,虽与中国四合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因依托的文化背景差别甚大,因而反映在民居的尺度、室间分隔、房间划分、坐落朝向等方面的内涵也有巨大差异。同样在村落组织、构成等方面也有同样的差别出现。

  (一)民居单位

  从陕西凤雏村发掘出现的四合院,到晚清的四合院,三千年的光阴在其间流逝了,而四合院的形制却变化不大(甚至住宅由东南角设排水口都未曾改变),其原因是中国一直停留在农业文明的水准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了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通过血缘关系形成的家族体系很好地满足了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以这种经济基础而数千年发展形成的文化观念(价值观、思想理论体系、风俗制度、环境观、行为模式等等)及政治制度极好地保护了这种生活模式的超稳定性。

  (二)结构形态

  按平面形式进行划分。如四合院式、楼阁式、排排房、窑洞等。任何民居在建造初期都需要呈现出简单的平面形式,然后根据发展进一步组合拼联。可是若将各地同类形式民居排列在一起,却难以找出其内在联系,也就很难进行分析比较,这种分类方法也因为缺少了设计内涵而形式化了。 按建筑材料进行分类。如土体民居(窑洞)、木构架结构体系民居、砖术混合结构民居等。但是,就这些建筑材料所揭示的民居体系细分,又会由于气候、风俗等不同而带来形式及结构做法的不同,需要进行再次分类。

  (三)民居建筑装饰的审美意义

  山西民居建筑装饰的审美意义首先是建筑装饰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中国古代几乎所有的文化艺术都与功利结合。就像民居中许多砖“石”木雕看起来是艺术装饰,但其本意同样出于功利教育,这些雕刻多有丰富的内涵。如“桃园三结义”二十四孝等。教育人们要做到仁义礼智信五常,还有许多建筑装饰。其首要目的是讨吉利,如鹿鹤同春,寿比南山,双鱼吉庆等等。在这些功利内容的前提下,然后考虑如何做的更好看。其次是艺术情趣的表达,雕刻在建筑艺术中扮演着重要的人文角色,最早的建筑装饰形式就是雕刻,宅内的门窗,梁枋,檐柱等都有雕刻来装饰,建筑空间更具有艺术情趣,山西民居建筑装饰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言,颂山川之壮美,铭处世之学问,咏鸿鹄之大志,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表达了主人通过建筑装饰与家族内部建立一种对话关系,对话主题包括发家史,家庭的未来梦想,家族的祈盼愿望等,建筑装饰的功能充溢着浓浓的民间气息和民族艺术特色,传递着一种纯真,舒畅,清新,雅致的审美情趣。

  三、建筑装饰的分类

  吉祥寓意类,山西民居雕刻艺术,立意选材都要求有美感,寓意有喜气,出口要吉利,诸如:喜一喜鹊,事一柿子,连一莲花,吉庆有余一鱼,三阳一羊,开泰,松鹤延年,五福一蝙蝠,狮子滚绣球等等,都是通过生动美丽而可借以抒情的动物,花草来确定寓意吉祥的题材。分别反映人们对五谷丰登,生活富裕,四季平安,婚姻美满,四世同堂,幸福长寿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殷切希望,历史传说类,民居雕刻中,像八仙庆寿,和台二仙,天官赐福,福禄寿三星,等天仙之类的题材比比皆是,这些有神话内容的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生活安康,延年益寿和征服自然,祛灾免难的祈求,民间社火类,设计者把搞社火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东西,也在建筑装饰上反映出来,丁村清代民居木雕中就有绘声绘色的敲锣鼓,扣人心弦的踩高跷,悠然起舞的跑竹马,引人入胜的耍狮子等游戏。

  (一)门窗装饰

  门窗装饰,古建筑的窗多用纸糊裱以遮挡风雨。 因此需要密集的窗格,这种窗格的美化就出现各种动物,植物,人物等组成的千姿百态的窗格花纹,为了保持整扇窗框的方整不变形,在窗框的横竖交接部分钉上有压制作用且极富装饰性的花纹看叶与角叶。 门窗隔扇的装饰通过大面积的图案纹样和通透光影的对比来取得装饰的艺术效果“柱础装饰”中国古建在设计中考虑到防潮防腐,在成排的木柱下方都垫着雕饰有精美图案的各式石柱础,简单的有线脚式,莲花瓣式,复杂的有各种鼓形,兽形,在柱础的表面上雕刻有花卉鸟兽,几何图案。

  (二)雕刻图案

  雕刻图案有动物,植物,器物,自然现象,几何图形,传记人物,神话故事等。 如雕饰动物主要有龙,风,麒麟,龟,狮于,老虎,马,牛,猴子,也有蝙蝠,喜鹊,锦鸡等飞禽类,建筑中请出狮子守门,镇宅护家作用最大,牌坊石柱间有狮子,庭院围栏间有狮子,影壁照壁间也有狮子。每一个院落都有狮子,既取“双狮富门”的富贵(方言中福,富发音相近)又期盼狮子滚绣球好戏在后头应验吉祥,常见院栏为狮子护守,四只狮子就取四时平安或事事如意,狮,事方言中发音相近。

  (三)建筑装饰的意义

  建筑装饰满足着人们的精神活动的需要,如心理的,伦理的,宗教的,审美的等等。它表现着设计者建造者和使用者的思,情感,生活状态,观念形态,处世哲学和审美情趣等。直观地表述出抽象的语义和深刻的哲理。传统设计语言的意义在于启迪和发展现代思维。研究山西民居建筑装饰艺术有助于理解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并深刻理解建筑装饰对表达文化所起的重要作用,从中汲取有益营养,融古今之文化于现代建筑中。民居的艺术表现,是顺应当地群众传统欣赏习惯。

  四、山西式民居的设计理念

  住宅是居住者生活模式和审美习惯的体现,此设计符合中国人自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的要求,也体现了中式设计的独特之处,处处都体现了中华民族源远流传的美学光芒。西方设计界流传着一个观点;没有中国元素,就没有贵气。中式风格的魅力可见一斑。随着中式文化的复苏,中式文化在环艺设计界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山西被称为中国古建筑博物馆,其晋商建筑更是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华。以山西民居为典型而设计的中式别墅大方而贵气,简约不简单。本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运用传统室内设计的装饰手法。形式上力求简洁,明快,色彩的处理上以浅色调作为空间色彩的主调,加强空间流动感,产生亲切温馨的效果。设计主次分明,内视富丽堂皇,楼层叠院,别有情调,是中国人含蓄气质的体现。

延伸阅读:中国式 空间 建筑装饰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