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项目管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投资项目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投资项目管理师考试《项目决策》模拟习题(9)

2011-01-06 09:03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在项目实施及评价总结阶段,有效的监督是实施机构改善项目(  )的重要基础。
  A.次要目标
  B.资产建设
  C.间接贡献
  D.实施方案
  E.扶贫效果
  答案:DE

  2.技术比选是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的具体要求,研究确定项目的(  )和产品质量。
  A.方案比选
  B.工艺技术路线
  C.工艺流程
  D.工艺参数
  E.原材料
  答案:BCDE

  3.项目拟采用的技术方案必须是(  )的,对产品的质量性能和项目生产能力有足够的保证程度,通过技术方案的实施取得预期的项目经济效益。
  A.成熟的
  B.科技含量高的
  C.稳定的
  D.无危害的
  E.实用的
  答案:AC

  4.费用现值比较法是以(  )分别计算各方案的费用现值,并进行比较,以费用现值较低的方案为优。
  A.年全部投资
  B.年运营费用
  C.社会折现率
  D.财务基准收益率
  E.资金净流量
  答案:CD

  5.建设方案技术比选的原则有先进性原则和(  );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原则。
  A.适用性原则
  B.可靠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经济性原则
  E.稳定性原则
  答案:ABCD

  6.(  )的重复应用应当建立在多项试验成功,并经权威机构认定,在相应企业实施并且取得预期效益的基础之上。
  A.废气
  B.废水
  C.废渣
  D.废料
  E.固体废弃物
  答案:BD

  7.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有(  )。
  A.不确定
  B.可否量化
  C.概率可获得性
  D.风险性
  E.影响大小
  答案:BCE

  8.社会风险是指由于(  ),给项目建设和运营带来困难和损失的可能性。
  A.对项目的社会影响估计不足
  B.项目所处的社会环境发生变化
  C.预测结果发生偏差
  D.资金供应不足
  E.对项目的环境生态影响分析深度不足
  答案:AE

  9.节能分析在项目建设方案的研究中,应强调的内容有(  )。
  A.优先鼓励发展节能、降耗、环保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高耗能、污染大、质量差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
  B.项目建设方案应符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能源效率政策的要求,能源资源的开发应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
  C.在研究工艺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时,能源消耗量大的项目,应提出节约能源措施,重点分析评价
  D.技术改造项目,应详细说明原有企业能源利用现状,以及改造后合理利用能源情况
  E.对于低耗能项目,应对拟建项目的能耗指标进行分析
  答案:ABCD

  10.在研究工艺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时,能源消耗量大的项目,应提出节约能源措施,重点分析评价的内容有(  )等。
  A.是否考虑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B.是否考虑了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余热、余压及可燃气体
  C.是否对炉窑、工艺物料及热力管网系统采取保温措施进行了考虑
  D.工程方案是否合理利用电能,井尽可能地减少了能量利用工艺中的不合理转换
  E.电机系统的选择是否考虑了能耗因素
  答案:ABCE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