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国内沿海省际油品运输有关情况的通报

2011-03-24 10:34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  【打印】【我要纠错】

  关于国内沿海省际油品运输有关情况的通报

  近期,申请筹建国内沿海省际油品运输的企业及新增沿海省际油船运力较多。我局对截止到2010年底国内沿海油船运力情况和经营者情况,以及截止到2011年3月20日已取得我部批准正在建造或拟建造的新增油船运力和尚处于筹建未开业状态的沿海省际油品运输企业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现将有关情况予以通报,供相关经营者、投资者决策参考。

  交通运输部水运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国内沿海省际油品运输船舶和经营者情况

  一、现有船舶运力和经营者情况

  截止2010年底,从事国内沿海跨省运输的油船(不含油化两用船,下同)运力 1079艘/835.5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净增76艘/64.2万载重吨,同比为107.6%和108.3%,总体上,运力保持平稳增长。

  2010年,全年强制报废(1979年建成)油船8艘/1.35万载重吨,另有28艘/11.3万载重吨未达到强制报废船龄的油船提前退出市场。全年新建(含2009年底建成2010年投入市场)油船115艘/71.2万载重吨,比2008年的94艘/54.5万载重吨有较大幅度增长。新建船舶的吨位分布呈现两级化趋势。一方面继续以500-1000载重吨级为主,占新增油船总艘数的77.0%.连同2009年,两年共新建并投入营运500-1000载重吨级油船161艘,占现有500-1000载重吨级油船总数的48.6%.另一方面,2010年中海集团和中外运长航集团分别建成并投入营运各4艘7万吨级和4万吨级的大吨位油船,占新投入运力总吨位的69.4%.

  2010年,随着老旧运输船舶退出市场和新建船舶的投入营运,国内沿海跨省运输油船的船龄结构继续改善。截至年底,平均船龄为8.2年,比2009年底下降了0.6年。现有船舶中,船龄在12年以上的老旧运输船舶为312艘/245.8万载重吨,占现有船舶总数的23.0%和27.5%,船龄在26年以上的特检船为56艘/28.3万载重吨,占现有船舶总数的5.2%/3.4%,老旧船和特检船的艘数比例分别比2009年底下降3.4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根据我部《关于发布提前淘汰国内航行单壳油轮实施方案的公告》规定,2011年至2015年期间将淘汰所有5000载重吨及以上的单壳油船,2010年底,国内沿海现有这类船舶的总量为62艘/195.2万载重吨,其中2011年将是这类船舶报废的高峰年份。

  由于新建船舶中1000载重吨以下油船较多,致使沿海跨省运输油船的大型化趋势有所减缓,2010年底的平均吨位为7743载重吨,比2009年略有增加。从吨位分布看, 500-1000吨的船舶艘数比例大幅增加,占总艘数的30.7%(2009年底为25.1%),有过剩趋势。从不同吨级油船的平均船龄分布来看,除500-1000载重吨级油船中新船较多,平均船龄较低为4.2年,1000-2000级油船的平均船龄为各档中最高达17.8年之外,其余各档平均船龄均为8年左右,船龄结构基本合理。

  截止2010年底,国内沿海油品运输经营主体数量为225家,比2009年底增加3家。其中,经营1-2艘船舶的共108家,占经营主体总数的48%.经营20艘以上船舶的仅7家,占经营主体总数的3.1%,但经营船舶艘数占油船总艘数的25.7%.7家企业中,除中海集团所属中海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外运长航集团所属南京油运股份有限公司外,其余5家公司均为经营1000载重吨以下小吨位油船为主。

  二、已批准尚未投入营运的船舶和经营者数量

  截止2011年3月20日,已取得我部批准正在建造或即将建造的油船共430艘/317.7万载重吨(占现有总运力规模的38.0%)。已取得我部批准筹建尚未开业的经营主体数量为66家。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