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建筑的组合安排
它涉及建筑体形、朝向、间距、布置方式、空间组合,以及与所在地段的地形、道路、管线的协调配合。
(一)建筑的体形与用地的关系
建筑功能决定建筑的基本体形,只有充分考虑场地条件,才能产生出与环境相融合的建筑群体。因地段地貌、河湖、绿化的状况、地下水位、承载力大小,而决定不同体形建筑的格局,如采用分散式或集中式等,不能一味地追求建筑造型和布局。
(二)建筑朝向
我国幅员辽阔,纬度、气候等差别大,对北纬450以北亚寒带、寒带,主要争取冬季大量日照,为争取日照效果,用东西朝向。北纬地带,要大量朝阳面,避免西北季风。南北向建筑冬暖夏凉,常被选用。建筑朝向夏季主导风向,避免冬季寒风,利用自然通风效应。场地复杂的地貌会给日照、通风带来建筑设计上的难度,要根据实际条件,从全局角度出发,不能单纯追求朝向,要顾求整体。
(三)建筑间距
两建筑相邻外墙间距离,应考虑防火、日照、防噪、卫生、通风、视线等要求。防火有消防规范,日照有地域规定标准;其他参照有关规定。
(四)布置方式
建筑群体的布置方式可以选择集中式、分散式或集中分散结合式。无论选择何种形式,均取决定于场地的地貌及环境条件。
(五)建筑群体的艺术处理
建筑群的整体造型与格局可统一中有变化、主从分明。平面布局可规律严整,也可自由活泼;以表达建筑鲜明的性格。建筑群体空间应富于节奏、韵律和变化,以使之效果清新、个性突出;设计中应掌握好比例和尺度、色彩和材质,以及建筑风格的处理等问题。这里不多赘述。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