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线的敷设方式
敷设方式有地下敷线、地上敷线和架空敷线三种。影响地上环境,施工简便特别是多管线埋设时,施工挖土量及占地面积大,且不便于检修。
人流货运少时,根据地形可采取地上敷线方式,此方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快的优点,更适于山岩地段。但煤气及排水管还需采用地下埋设的方式。
架空敷线方式不受地形、地质条件限制,适于工厂采用,管线多,管径大、支架支承。
(三)管线的布置原则
1.地下管线从建筑向道路路牙,由浅至深,依次为通信电缆、电力电缆、热力管沟、压缩空气、煤气、氧气、乙炔、给水、雨水,最后为污水管。
2.地下管线敷设。一般不设置在车行道地下。尽量设于建筑物和人行步道之间区域的地下。如遇特殊困难的情况,应采取加固措施后再将给水、排水管布置在车行道地下;
但应注意敷设时给水和排水管要分隔开,更不能共用一个管沟。有腐蚀和有毒管不能与电力电缆靠近敷设。同类性质的管线,埋深相近时可共沟。互相干扰的管线不能共沟。
煤气、易燃管道应布置在其他管道上面。
给水在污水管上部。
电力电缆应在热力、电信管线下面。
地下管线可敷设于绿化下,但不宜于乔木下面。
地下管线重叠时,应将常检修和小管径的管线放上面。
3.地上管线要注意人行、车行安全。不应影响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尽量保证绿化面积不受影响。
4.管线敷设矛盾时,按临时让永久,管小让管大,可弯让不可弯,新设计让原有,压力管让自流管,施工量小让施工量大的规律和原则处理。
(四)管线综合设计
管线设计本属多专业工种配合的复杂工作,因最终落实在总图上,故必须经过建筑师作管网综合设计,以解决彼此矛盾。因此建筑师应概括地了解各管线用途和各专业设计要求,方能统一妥善处理。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