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二级建筑师《法规经济与施工》第十五章辅导(14)

2011-05-11 14:18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3.钢筋冷加工

  (1)冷拉。是在常温下通过卷扬机或其他液压设备,以超过钢筋屈服强度的应力拉伸钢筋,使之产生一定的塑性变形,以达到调直钢筋和提高钢筋强度的目的。

  单控:钢筋调直宜采用机械方法,也可采用冷拉方法。当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HRB400级和R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双控:不仅控制冷拉率,而且控制冷拉时的应力不得超过规定值。钢筋用作预应力筋时宜采用双控。

  (2)冷拔。是在常温下,将直径6—8mm的I级光圆钢筋,通过特制钨合金拔丝模进行强力拉拔,钢筋轴向被拉伸,径向被压缩,钢筋产生较大塑性变形,抗拉强度提高。通过几次拉拔后其强度可提高50%~90%。

  冷拔总压缩率,是光圆钢筋拔成冷拔钢丝时的横截面缩减率。

  总压缩率越大,则抗拉强度提高越多,而塑性降低越多。总压缩率不宜过大,因此应控制总压缩率。冷拔低碳钢丝是经过多次冷拔而成。

  (3)钢筋加工:包括调直、除锈、下料切断、接长、弯曲成型。

  钢筋调直方法主要根据设备条件决定:对于直径小于12mm的盘圆钢筋,一般用铰磨卷扬机或调直机调直;大直径钢筋可用卷扬机、弯曲机、平直机扳直。

  钢筋除锈方法有:钢丝刷、砂堆上往复拉擦、喷砂除锈,要求较高时还可用酸洗除锈。

  切断钢筋方法有:手动剪断器,钢筋切断机。氧乙炔焰切断。

  接长钢筋一般用焊接方法。常用的焊接方法有:闪光对焊(接触焊)、电弧焊、电渣压力焊和气压焊。钢筋的焊接质量与钢材可焊性和焊接工艺有关。

  钢筋弯曲成型有两种方法:一般在工作平台上手工弯曲成型;对大量钢筋加工可用钢筋弯曲机加工。受力钢筋的弯钩和弯折应符合下列规定:

  1)HPB235级钢筋末端应作180度弯钩,其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3倍;

  2)当设计要求钢筋末端需作135度弯钩时,H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4倍,弯钩的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钢筋作不大于90度的弯折时,弯折处的弯弧内直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

  除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箍筋弯钩的弯弧内直径除应满足上述规定外,尚应不小于受力钢筋直径;

  2)箍筋弯钩的弯折角度:对一般结构,不应小于90度;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应为135度。

  3)箍筋弯后平直部分长度:对一般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对有抗震等要求的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4)钢筋的绑扎和安装

  绑扎钢筋用钢丝规格是20—22号镀锌钢丝或20—22号钢丝(火烧丝)。绑扎楼板钢筋网片时,一般用单根22号钢丝;绑扎粱柱钢筋骨架时,则用双根22号钢丝。

  钢筋的接头宜设置在受力较小处。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绑扎搭接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