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失职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行政滥用职权可以是出于过失而导致
B.行政失职可以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
C.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失职都与行政职权的行使相联系
D.行政滥用职权和行政失职都只发生在裁量权范围之内
【答案】C
【解析】行政滥用职权与行政失职都与行政职权的行使相联系,但两者仍有明显的区别:①主观方面不同。行政滥用职权必须出于故意;而行政失职既可能出于故意,也可能出于过失。②违法形式不同。行政滥用职权是一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而行政失职是一种不作为形式的行政违法。③发生的权力范围不同。行政滥用职权只发生在裁量权范围之内;而行政失职既可能发生在自由裁量权领域,也可能发生在羁束权领域。
2.税务机关以某企业偷税为由,对该企业处以罚款。税务机关认定该企业偷税是根据该企业的主管部门的反映,而主管部门的反映只是根据一封匿名信,并未作任何调查、核实,而事实上该企业偷税一说纯属子虚乌有。这一情况属于事实依据错误的主要表现中的( )。
A.无中生有
B.事实误会
C.证据不确凿
D.证据不足
【答案】A
【解析】事实依据错误主要表现为四种,分别是无中生有、事实误会、证据不确凿和证据不足。无中生有,即行政主体据以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是不存在的。事实误会,是指行政主体错误地认定甲事实为乙事实,从而根据乙事实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证据不确凿,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不确凿、不可靠。证据不足,是指行政主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确凿但不全面、不充分。
3.1984年5月1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了《水污染防治法》后,该法自同年11月1日开始生效。但是某环保部门于同年7月6日即以该法之规定对违反该法的某企业予以处罚。显然,某环保部门对某企业的处罚是错误的。这种处罚属于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 )。
A.适用法律、法规性质错误
B.适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
C.适用法律、法规条款错误
D.适用了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
【答案】B
【解析】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八种,分别是:①必须有明文的法律、法规规定才能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在没有明文依据的情况下作出了该行政行为。②适用法律、法规性质错误。③适用法律、法规条款错误。④适用了尚未生效的法律、法规。⑤适用了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⑥行政主体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同时适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法规,而实质上却仅适用了某一个法律、法规的规定。⑦行政主体作出某一具体行政行为应当同时适用某一法律、法规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条款的规定,而实质上仅适用了其中某一个条款的规定。⑧行政主体对某一行政相对人的数
个违法行为在处理上应当予以并罚而未予并罚,或者不能予以并罚的却加以并罚。
4.根据我国《进口货物许可制度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补偿贸易转为内销的,必须领取进口货物许可证。如果进出口管理部门为了减少麻烦,口头允许某公司补偿贸易转内销,这就不符合法定形式,进出口管理部门的口头批准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这属于程序违法的( )。
A.省略法定步骤
B.步骤违法
C.法定步骤颠倒
D.方式违法
【答案】D
【解析】方式违法,是指行政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表现形式。方式违法通常有两种情况:①行政主体未依法定的方式作出行政行为。②行政主体作出某一行政行为采用了法定形式,但在运用该法定形式时存在缺陷、不够完善。步骤违法是指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未能按照法律规定的步骤作出,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狭义上的程序违法。通常包括四种情形:①省略法定步骤。②附加无根据的步骤。③法定步骤颠倒。④不遵守法定时限。本题属于方式违法中“行政主体未依法定的方式作出行政行为”的情形。
5.根据行政裁量权的范围的不同,行政不当可以分为( )。
A.主体不当、时间不当、地点不当
B.权利赋予对象不当、权利赋予量不当
C.义务科以对象不当、义务科以量不当
D.权利赋予量不当、义务科以量不当
【答案】A
【解析】根据行政裁量权的范围不同,可分为主体不当、时间不当、地点不当。B项属于权利赋予不当的两种情形,C项是义务科以不当所包括的两种情况,D项则是干扰项。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