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张江高科科技园区中区C-7-5、C-7-6设计浅析

2011-10-10 11:18  楼莺莺  【  【打印】【我要纠错】

1.项目概况

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总用地面积466.77公顷,可开发地块面积约201公顷,可开发地块主要分为三大类:科教研发、商业商务、文化娱乐商业。C-7-5、C-7-6即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中部核心商务区——创业服务区,东靠百业路,西至川和路,南靠中科路,北至祥科路。

张江高科技园区

位于张江高科技园区中区的核心区域的C-7-5、C-7-6地块连同C-6-3、C-6-7、C-7-2、C-7-3地块作为一个整体,规划为集研发办公、商业休闲、星级酒店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是中区最具活力的中心区域。C-7-5、C-7-6地块作为一期开发,建筑为综合办公楼。地下二层,有停车库、设备人防等辅助空间,首层布置了沿街商业,二层及以上为办公空间。C-7-5地上7层,总建筑面积35736 ㎡,其中地上建筑23790 ㎡,包括1785 ㎡的商业空间和22005 ㎡的办公空间,地下建筑面积11446 ㎡;C-7-6地上8层,总建筑面积37573㎡,其中地上建筑24609㎡,包括1230㎡的商业空间和23379㎡的办公空间,地下建筑面积12464㎡.

2.设计理念

张江高科技园区是著名的高科技产业园区,方案设计力求体现 “创新之都、魅力之城”的张江城市精神。项目位于中区核心区域,规划为集研发办公、商业休闲、星级酒店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无论从建筑形式上还是从建筑空间环境上都将塑造为最具标志性和吸引力的都市核心。因此作为核心区域的一部分,C-7-5、C-7-6地块的办公建筑在建筑空间布局上和建筑形式上都体现着区域的独特性和形式的创新性。

建筑的外形构思基于基地环境的动态反射和区域功能的需要。建筑形体完整大气,通过形体的呼应和项目北部的商业购物中心和办公楼群连为一体。整体建筑形式呈“凹”字形,分为东西两块,与基地北面的商业中心共同围合出城市公共广场。同时也自然形成办公区域的出入口。

张江高科科技园区外形

建筑体量由南至北逐渐升高,与项目北面的办公楼共同形成平缓而倾斜的天际线。倾斜的屋面使平面布局规整的建筑形体更加自由流畅,严谨中不失活泼。

建筑二层以上的出挑形成了建筑体量的变化,自然地将办公和商业区分开来,使建筑的形式与功能相呼应,二层以上的出挑也形成底层的敞廊,配合底层通透的外墙玻璃立面,适合营造理想的商业氛围。

3.整体布局

C-7-5地块的办公楼设计体现了对核心区域建筑群在建筑功能和景观环境规划上的连续性和互补性。

建筑形状上的完整体现了与基地的结合。凹形建筑体量沿街展开,在北面向祥科路敞开,并围合成一个城市的商业广场,和北面的商业中心一起为整个中区服务。

西侧是百业路,是整个中区的主要商业中轴所在,因此建筑沿街布置为底层商业,提供较好的商业空间。南侧中科路和东侧的川和路是城市的主干道,建筑沿街布置不仅形成了沿街底商,也将城市道路的嘈杂屏蔽于基地之外,有利于建筑内部环境和中心的商业广场。

“凹”字形建筑分东西两块,中间断开开口向南,成为基地联系南北的通道,将中科路的人流引向中心广场,利于人流的组织和景观的延续。

4.单体设计

C-7-5、C-7-6建筑性质为综合体办公楼,建筑耐火等级地上部分为一级,地下部分为一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体建筑总高度分别为39.20米和42.4米(室外地面到屋顶装饰构件),室内外高差0.2米,主体结构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横向柱距以8400x8400米为主,随着平面依据地形的变化,位于内、外侧的柱距为8100-10900米不等。

C-7-5和c-7-6相呼应,整体呈“凹”字形布置,其中地下部分占满基地四面各退红线。一层为底层商业、办公入口大厅,二层及以上均为200 ㎡ -500 ㎡小空间办公。

1.地上一层层高5.4米,室内外高差0.2米。预留设备吊顶1.5米,底层商业可获得3.9米的净高。商业主要沿百业路、中科路、川和路沿街布置,中心广场的周边也布置一定面积商业空间。在靠近广场的内侧布置有办公入口大堂,沿中科路也有两个较小的办公出入口。即方便办公人员出入,又有效利用了沿街商业空间。

2.二层及以上的层高为4.5米,预留设备吊顶1.5米,办公标准层可获得3米的净高。建筑内部的空间设计充分体现出一种使用上的灵活性,标准层以小单元分割为基础,使用上可以将轻质隔墙打断形成大空间办公。

建筑内部8.4米的柱距除了符合地下室停车的模数需要外,也适合于办公室的模数化分割。

在小单元办公空间划分模式中,每一单元相对独立也通过公共走道相互联系,标准层的平面设计体现了内部空间人员的流动,空间宽敞,具有良好的景观和舒适的环境,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每栋建筑有三个交通核,位于建筑中间转角处是主要的竖向交通核,设置有5部客梯,一部消防楼梯,主要服务于人员垂直交通。在建筑两端各有一个竖向交通核,设置有一部消防电梯和一部消防楼梯,主要服务于消防和货运垂直交通。

在主门厅旁边的交通核还配备有厕所、配电室和管道间,承担着大楼运行所需的设备、交通、服务的功能,厕所的数量根据办公人数确定。

5.消防设计

5.1总体设计

1.基地内道路沿建筑四周形成环形消防车道,基地内道路可供消防车道的通行,消防通道宽4.5米。

2.在基地东西两侧及两栋楼的中间,设置消防等高场地,满足高层建筑的消防扑救。

3.高层单体建筑间的防火间距大于13米,并按规范设置其它消防设施。

4.高层单体建筑的标准层划分为二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设自动喷淋灭火系统,面积小于2000 ㎡,标准层设置三部防烟楼梯间,其中中间一部两个分区共用。

5.2单体设计

本建筑按一类高层和一级耐火等级要求设计。

1.建筑规模,办公楼地面层数为7层和8层,地下2层,39.20米和42.4米(室外地面到屋顶装饰构件)。总建筑面积35736 ㎡和37573㎡,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形式。

2.办公楼的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汽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3.高层单体建筑疏散楼梯为防烟楼梯,每层楼梯间前室均设消火栓。楼梯间通向屋顶,消防电梯下地下室。

4.办公楼二层及以上均为用墙体分隔为面积200 ㎡至500 ㎡的办公单元,每个单元至少设置两扇房门,房门之间最小距离大于5米。房门至室内最远点距离不大于15米。房间门至最近的楼梯间安全出口的距离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修订版)第6.1.5条的规定。

5.所有疏散楼梯在首层与地下室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等级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疏散楼梯净宽度不小于1.2米。

4.疏散宽度及距离均符合规范。

6.节能设计

6.1建筑节能

本建筑虽然体量巨大,但是体形简洁,为矩形板式结构,为节能设计提供了良好的体型系数。

保温措施

1.墙体保温外墙采用岩棉板保温技术,岩棉板具有良好的隔热、隔声及吸音性能、导热系数小、防火无毒、使用寿命长等众多优点。通过外墙保温材料将建筑物整体包装,消除了冷桥,稳定建筑内部的热环境,避免了由于温差而产生应力造成结构及粉刷开裂问题。

2.屋面屋面采用泡沫玻璃保温层。还因地制宜设置屋顶绿化,有效地降低辐射,起到保温,隔热的作用。尤其能够降低顶层温度,进而减低耗电量。

6.2设备节能

1.电气节能:为了节约电源,在设计中,采用高电效照明光源和灯具,积极推广和使用电子整流器,对大面积照明区域实行分片控制,有需要处设置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合理用电。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规定的现行值。

2.暖通设计: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设计中采用高效节能风机,风机根据实际计算选型,效率高于60%;商铺空调机组采用变频机组,并采用新风换气机,通过回风与新风的热交换达到节能效果。

3.给排水设计:设计中采用高效节能水泵,水泵根据实际计算水量及扬程选型,效率高于60%;卫生器具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这种可再生能源。

综上所述,在本次建筑设计中,我们就如何在大体量,大空间的建筑形式下提高设计质量,创造舒适商业环境、办公环境,满足人们对综合性建筑日益复杂的要求等问题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但是我仍然清晰的看到,由于设计时间较短,时间紧迫,许多问题的研究还只能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程度上,仅希望能以此文抛砖引玉,请各位领导,专家提出宝贵意见。

责任编辑:向日葵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