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注册建筑师考试复习:设计前期和场地设计(八)

2011-10-14 09:57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场地竖向设计排水方式宜随地势排水最好

  2.抗震基本烈度以中国地震烈度区划为准

  3.玻璃面朝东、西、南向最少者热负荷量小

  4.每人每座使用面积:

  办公楼的普通办公室 3M2/人

  小学校的普通教室 1.1M2/人

  中学的实验室1.8M2/人

  甲级剧场观众厅的观众席 0.7M2/人

  5.600户的组团居住区主要公共设施是:托幼、卫生、早点、居委会

  6.建筑物长度是建筑物各分段中线长度的总和

  7.严寒地区:长春、哈尔滨、呼和浩特、沈阳

  8.寒冷地区:北京、西安、郑州

  9.夏热冬冷地区:合肥、长沙

  10.夏热冬暖地区:广州

  11.温和地区:昆明

  12.夏至日的赤纬角为23°27′;冬至日为-23°27′

  13.场地设计一般需要取得的气温资料有:

  常年绝对最高气温和常年绝对最低气温

  历年最热月、最冷月的月平均气温

  14.总平面布置时必须满足规划要点有:

  用地红线范围的建筑高度限制;退让距离;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

  15.新建10层以上建筑必须做深基础,可利用地下空间,建‘满堂红’人防地下室

  16.规划确定的新建居住区、统建住宅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建人防地下室

  17.市区新建9层以下、非深基础的民用建筑项目,总建筑面积超过7000M2者应修建人防地下室

  18.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宜设置在主干道两侧

  19.地震设防的城市,干路两侧的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让5--8M

  20.次干道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的出入口,并可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停车场等设施

  21.市区建筑容积率大于4的地区(城市规模≤200万人口的城市),其道路支路的密度应在6--8公里/公里2

  22.建筑物一级耐久年限 100年以上

  建筑物二级耐久年限 50--100年

  建筑物三级耐久年限 25--50年

  建筑物四级耐久年限 15年以下

  23.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中总建筑密度为第二位、绿地率位第三位

  24.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排泄雨水

  25.综合医院设计规范要求在门诊、急诊入口附近均应设车辆停放场地

  26.改扩建步行商业街的红线宽度不宜小于10M(不按人流量确定)

  新建步行商业街,应留出不小于5M的宽度供消防车通行

  步行商业街如设有上空顶盖时,净高不宜小于5.5M

  步行商业街长度不宜大于500M

  步行商业街的各个出入口附近应设置停车场地

  27.商业步行区的道路宽度可采用10-15M

  紧急疏散出口的间距为160米

  距城市次干道距离不宜大于200米,距公交站不宜大于100米

  步行区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28.村镇道路是规划范围内的宽3.5M以上道路的总称。

  分四级:一级14--20M,二级10--14M,三级6--7M,四级3.5M

  29.山地南低北高,依山势平行建住宅群,可在满足日照要求条件下,缩小建筑间距,对提高建筑密度有利

  30.夏季主导风向应朝向长的建筑吹,并引导风穿堂过

  居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800-1000M;

  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400-500M;

  组团级公建服务半径150-200M;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责任编辑:蓝精灵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