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使用javascript语言扩展虚拟世界的动态行为
Javascript语言是用于VRML各个节点的一种描述语言。它使*.WRL文件所模拟的世界,具有较强的真实度。
拙政园名冠江南,是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亦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其空间蜿蜒曲折,藏露掩映,欲放先收,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我们为拙政园最精彩部分(中部水院的小飞虹、小沧浪、得真亭、松风亭等),建立了虚拟巡游系统。
3 对建筑设计思维的影响
传统建筑设计以纸和笔进行草图设计。据此,建筑师按自己对实际尺寸的把握进行设计。因此,设计者无法融入所设计的空间中,其观察与想象均受到限制。
虚拟现实,提供了其它传统表现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崭新的信息交流界面。建筑师可从任意角度,观看虚拟物体的三维效果(空间的形状、大小,物体的色彩、材质等).可通过实时三维场景调整、信息查询以及多媒体信息集成等技术,为方案的比较推敲,为设计风格、造型特点,以及相关信息的展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虚拟现实环境中,虚拟环境开拓建筑师的想象力,提高创造力,有助于建筑师产生多样化设计方案,提高设计质量。美国Iowa大学开发出新型设计工具VRDet〔2〕。设计者可直接在该系统中设计,整个设计过程可被录制并回放。设计者还可观察他的思维过程,对于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VADet采用23D语言系统提供固定声音,有4个C2环绕屏幕显示系统,可使用LCD立体眼镜。C2输入设备基于CAVE系统(Cruz2Neira,Sandin&DeFanti,。993),能直接处理对象,对用户反应有快速的立体的显示。VADet系统也可应用于配备有C2的跟踪及输入设施的头盔浸入装置。
VADet使用一个面向对象的方法设计。它强调交互性能,可扩充性及独立的显示界面。系统的核心是一组C++类。3个主要的类为环境类、控制类与形类。VADet使得设计者在任一设计阶段可探索整体尺寸的虚拟物体。系统有精确的风格,可修改尺寸。虚拟设计尺寸比C2系统的物理尺寸大。物体能在实际尺寸内产生、复制、删除、移动、缩放或再生。该系统可被视为一个三维草图工具。
虚拟现实发展前景十分诱人。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改变人们对世界、对自己、对空间和时间的看法。
虚拟现实不断发展,将成为建筑应用软件的主流。INTELMCGRAWHILL公司所出版的《VirtualReality:ThroughTheNewLookingGlass》一书,提出虚拟现实是21世纪的工具的说法。Vrnews也认为虚拟现实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十大关键技术之一。虚拟现实具有完善的交互作用能力,能帮助和启发进入虚拟境界的参与者的构思的信息环境。利用计算机系统提供的人机对话工具,同虚拟环境中的物体交互操作,使人达到一种境界虚拟,但其感觉却具有真实的效果。我们应充分发挥虚拟现实强大的潜在功能于建筑领域。
计算机技术用于建筑设计已有多年,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主要是帮助设计者把设计、计算、画图、数据存储和处理等繁重工作交给计算机完成,而设计者把主要精力用于创造性构思。计算机产生的设计结果,可通过图形设备向设计者展示,并可模拟,允许设计者作出修改。虚拟现实(简称VR)技术能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
虚拟现实也称虚拟环境或虚拟真实环境,是迅速发展的一项综合性计算机、图形交互技术,它集成了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人工智能、多传感器、网络并行处理,利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空间形象实现的目标合成技术,通过视、听、触觉,以图表及动画方式呈现,让观看者“眼见为明”。它改变了传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被动静态的信息传递方式。它的特性包括:(1)交互性(interactive);(2)想像性(imagination);(3)沉浸性(immersion).虚拟现实就建筑视觉模拟的可行性而言,应用领域可包括:建筑物模拟、室内设计模拟、城市景观模拟、施工过程模拟、物理环境模拟、防灾模拟、历史性建筑模拟等。在建筑设计中既要进行空间形象思维,又要考虑到以用户的感受为核心,是一连串的创新过程,包括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维护等。巨大的成本和不可逆的执行程序,不能出现过多的差错,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创造和体现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虚拟世界是整体虚拟环境或给定仿真的对象的全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虚拟现实,可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节省投资。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中应用广泛。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