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资讯中心 > 通知公告 > 正文

开启技能中国新时代

2012-01-12 09:20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  【打印】【我要纠错】

  2011年,我国技能人才培养谱写新篇章。

  这一年,国家首个《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不但明确了未来1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前进目标,还精心绘就了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清晰路线图。

  这一年,我国开启研究起草《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的步伐,不但为我国亟需技能人才的万千企业带来温暖阳光,也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人才基础。

  这一年,我国优秀技能人才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荣获团队第二名的优异成绩,不但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了中国技能人才的过硬实力,还吹响了我国参与国际技能技术革新的号角。

  这一年,我们感受着技能人才培养取得的一个个突破的喜悦,感受着社会各界关注技能人才成长的情怀,感受着时代对技能人才的呼唤。

  突破-重大政策创新为高技能人才成长铺就“高速路”

  2011年11月29日,这是让许振超终身难忘的一天。

  这一天,“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山东青岛正式启用。这是由人社部揭牌的全国第一家以新时期产业工人命名的技能大师工作室。

  被同事们称为“桥吊专家”的许振超在青岛港口一线工作了几十年,如今他终于实现了“咱文凭不高,当不了科学家,但可以练就一身‘绝活儿’,做个能工巧匠”的诺言。

  “许振超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启用,标志着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正式运行。

  从2003年全国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部署,再到2011年制定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明确了未来1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问题。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关键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我国将加快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我国将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这些都对加强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素质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此时制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可谓应时而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庆云认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一规划的出台,将让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步入科学、系统的快车道。”

  《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将达1.4亿人,其中高级工以上的高技能人才达到3900万人。这不仅为未来10年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出了目标,也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人才保障。

  具有突破意义的重大政策创新远不止这些。2011年,我国正式组织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在“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投入20.5亿元资金,支持建设4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50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并每年给予5万名高级技师培训补贴。

  这一计划的实施,不仅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还搭建了经济发展、产业调整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良性互动的顺畅平台。国家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表示,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需要,技师培训项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将成为我国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人才来源。

  前进-职业培训为中国企业“弯道超车”储备技能人才

  从制造收音机到发展太阳能光伏企业,骆鸿用20多年的创业生涯演绎着中国企业家的勤奋与不屈。骆鸿2008年创办的江西旭阳雷迪光伏企业,2011年即成为江西省规模最大的光伏企业之一。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在太阳能多晶硅铸锭、多晶硅片、单晶硅片研发生产中缺乏技能人才的问题日渐凸显。为了解决技能人才不足的难题,骆鸿通过多种渠道高薪聘请人才,然而效果不佳。

  和骆鸿有着同样困惑的企业家,在全国有很多。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纪昌对缺乏技能人才深有感触:“现阶段像地质采矿、电力维护、吊车使用等多个工种的技能人才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技能人才不足,企业的未来发展就缺乏基础,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将受到制约。”

  2011年,让企业人振奋的消息传来。我国召开了建国以来首个全国职业培训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张德江副总理在会议上指出,职业培训在促进就业和保障民生,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国家竞争力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会议对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作出详细部署。而“‘十二五’期间,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相应的职业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使高技能人才培训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目标更给企业带来福音。

  有了方向,前进的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有力。

  2011年,全国参加各类政府补贴职业培训的人员超过了1700万人次;中央投资5.61亿元用于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全国开展技工学校“一体化”课程教学试点改革……

  各地的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黑龙江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黑龙江省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实施方案》、《规划建设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鉴定基地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和配套措施的出台,让技能人才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目标日益清晰。

  浙江省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使用和培养相结合、考核和选拔相结合、业绩和待遇相结合”的技术工人成才激励机制,探索建设首席工人、首席技师、职业技能带头人等制度,完善技能人才的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指导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等补充保险工作,并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技能人才倾斜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让高技能人才成为区域经济强劲发展的中坚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三年万名新技师培养计划、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等计划的实施,为“人才强桂”、“工业强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养“415”计划、示范性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百万职工“技能提升活动”等活动的开展,为打造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提供了人才保障。

  2011年,人社部着手研究起草的《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更是为中国企业“弯道超车”提供了人才储备的有效平台。

  国家的支持、社会的关爱,让企业获得了前行的信心。周纪昌说,新一代技能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变量,也是企业超越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如今,中国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代。”

  收获-广阔天地让技能人才从生产车间到社会舞台

  2011年10月,中国技能人才第一次走上国际舞台。

  裴先峰等6名来自中国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首次组团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即获得了团体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张德江副总理专门批示,鼓励中国技能人才成长成才。中国代表队数控车项目专家组组长宋放之感慨地说,中国技能人才用自己的实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了中国青年的自信风采,这也标志着我国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

  裴先峰出生在河南洛阳下庄村,短短几年时间,从“为了能更容易找到工作”而学习焊接技术的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第一位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荣获银牌的技能人才。

  裴先峰的快速成长让我们看到中国新一代技能人才发展的广阔空间。

  2011年,我国组织开展了“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等5项国家级一类竞赛,24项国家级二类竞赛,涉及近30个行业部门的70个职业,全国参加竞赛活动的技能人才超过1000万人次。

  融学、练、赛为一体的技能竞赛,不仅让技能人才从生产车间走向可以充分展示才华的社会舞台,增强了技能人才的职业荣誉感,还搭建起互相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同时形成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氛围。

  清华大学经济与金融管理学院教授李稻葵认为,通过各类技能竞赛,一大批技术过硬、素质卓越的技能人才将迅速成长起来。“2011年,我国技能人才培养的整体氛围浓厚,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特别是参加国际赛事,这不仅是技术的交流,更是各国经济的交流和文化的碰撞。”

  毋庸置疑,各类技能大赛是促进当代优秀技能人才迅速成长的最佳方式之一。未来10年,将是我国优秀技能人才不断涌现的10年;未来10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技能人才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责任编辑:蓝精灵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