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试论建筑学专业课建筑构成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2-02-23 09:21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关键词]建筑构成 建筑学 教学改革 实践

  [摘 要]建筑构成是建筑学(包括城市规划等二级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在教改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教学过程中常出现的误区,从教学目的、教学方式、考核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相关探讨。

  建筑构成是建筑学(包括城市规划等二级学科)专业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目的是启发独创性、扩展造型构思、培养造型感觉,以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的建筑解析能力,提高其建筑鉴赏水平,使其了解建筑平面布局、色彩组成以及空间组合的基本规律,为今后的建筑设计打下基础。

  本课程为广西大学建筑学专业教学改革实践课程,现就该课程课改实践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体系。

  1 明确学习目的

  1.1 学生常见学习误区及成因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学生入学后接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得当,对于今后学生在建筑设计和规划设计能力方面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构成艺术作为现代设计的基础理论体系,源于20世纪初俄国的构成主义和德国的包豪斯,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部分内容;于20世纪70年代末引入我国,至今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专业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在我国建筑学专业教育中也沿用了其经典内容。

  而传统的构成教学内容是具有普适性的,因此在建筑构成教学当中分清楚艺术类教学与建筑学专业教学的不同是非常重要的,但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将构成方法视为纯艺术的修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常出现对习题内容理解有所偏差、作业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例如学生常常进行图案化的平面设计、具象化的立体构成设计,复制现实世界中的物质原形,具象地表达自然界中的鸟兽虫鱼等。这些正是与做建筑设计所需要的抽象、理性思维所背离的。

  1.2 明确教学目的,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建筑设计强调构型的本质规律及其所产生的视觉美的感受和一定空间感受的构成,如柱廊带来的光影视觉效果及其对空间的围合感、限定感。因此,教学伊始应务必使学生明确,建筑是具有实用性、功能性的物质实体,建筑学专业学习的是建筑构成,有别于一般艺术院校或者工业设计院校所学习的艺术构成。

  2 多样化教学方式,活跃学习氛围

  建筑构成的教学常见于讲授、练习两大组成部分。讲授若是教师单方地灌输,练习若是学生单方的摸索,都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讲授与练习做多样化的改进,关键在于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首先,教授部分可采取课堂讲授与户外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到城市中去观察、发现建筑的美好与欠缺,并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交流。其次,练习部分的部分作业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完成。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提前进入建筑(规划)设计的团队角色;另一方面学生可以集团队之力完成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己之力难以达成的成果要求。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模块制定多可能性考核方式,从各方面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最后,讲评是教学当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任何一次作业都应该抓紧进行评讲、指出作品的优缺点,让学生及时改进。

  3 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

  回顾建筑构成的教学历程,可以看到,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模块设置是否得当,对于学生的专业学习效果、能力提高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1 强调专业知识。结合建筑解析

  教学过程中,任何模块的设置均要紧扣“建筑”本身,如课程入门时可设计课堂小练习:用五分钟时间观察、想象目前周边的、平时日常生活中所见的事物,用最简单的图形符号抽象表达在图纸上,再请同学们介绍自己所描绘的事物。该练习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可以分解成为简单的基本形,而基本形又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又如“点、线、面”的分析是最基本的构成方法,则可结合此部分内容进行课后习题模块的设计。

  3.2 增加二维向三维过度内容。衔接教学板块

  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两大内容基本上是在二维的层面上展开的,教学进入第三个板块——立体构成的时候,学生往往难以把握实体与空间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重视面材切折的教学模块。面材切折是二维到三维的过渡训练,面材切折构成与平面构成相比,有多角度、多面的、各异的形态表现,让学生通过各种切折纸张的尝试体会从二维设计图纸到三维空间的变化。要提醒学生的是面材切折不是剪纸和雕花艺术,要联系建筑与规划设计去设计与构思;其次,作品元素的繁复和简洁不是优劣的评定要素,而是要通过整体构图表现空间感,要注意空间的营造。

  3.3 草图绘制与模型制作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空间想象与平面表达能力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的一门基础造型课,立体构成的学习作为基本素质和技能训练,在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教学中必不可少。它的训练过程讲究眼睛(观察)、头脑(理解、构思)和手(表现)的协调并用,根据不同的视觉形态元素、成型材料、构造方式和造型法则,展开对立体构成的学习与探讨,对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在创作过程中了解立体空间的形态美和创造美的规律有着重要作用。

  建筑设计是将构思体现于图纸上,进而付诸于建筑实体的施工,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欠缺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必须借助物质实体才能领会其中的空间关系,于是进行立体构成设计的时候常陷入一种混沌、空想、“等待灵感”、有想法但是表达不清的学习瓶颈。因此,在立体构成教学板块中,必须强调构思草图的绘制,增强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并通过平面绘制表达的能力。

  4 结语

  教学改革是个不断持续的过程,在今后的建筑构成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学(包括城市规划等相关学科)专业发展环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更好地实现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对接。

  [参考文献]

  [1]施瑛,潘莹,王璐,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形态构威系列的教学研究与实践[J]华中建筑,2009,27(10):169-171,

  [2]邓巧明,方小山一次立体构成教学的总结与反思[J]华中建筑,2008,26(9):244-246

  [3]卢一沙,李晓西城市滨水地区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山西建筑,2008,34(8):51-52

  [4]田韫智。王春梅建筑构成课程教学新思考[I]时代教育,2010(7):54-56

  [5]卢一沙,南宁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规划建设的问题与策略[J]广西城镇建设,2010(8):30—33

责任编辑:棋雯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