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教材精髓(6)
熟悉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的要求
一、基础知识
(一)高程
地面点到高度起算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高程。高度起算面又称高程基准面。某点沿铅垂线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绝对高程或海拔,简称高程,用H 表示。通常采用平均海水面代替大地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假定一个水准面作为高程基准面,地面点至假定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两点高程之差称为高差。
我国自1959 年开始,全国统一采用1956 年黄海高程系。后来利用1952~1979 年期间青岛验潮站的验潮结果计算确定了新的黄海平均海面,称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我国自1988 年1 月1 日起开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作为高程起算的统一基准。
(二)地图的比例尺及比例尺精度
地图上任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水平距离之比,称为地图的比例尺。常见比例尺表示形式有两种:数字比例尺和图示比例尺。
1.数字比例尺
二、施工放样的基本工作
(一)放样数据准备
1.放样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和有关数据及使用的控制点成果,计算放样数据,绘制放洋草图,所有数据、草图均应经两人独立计算与校核。
2.应将施工区域内的平面控制点、高程控制点、轴线点、测站点等测量成果,以及设计图纸中工程部位的各种坐标(桩号)、方位、尺寸等几何数据编制成放样数据手册,供人员使用。
3.现场放样所取得的测量数据,应记录在规定的放样手簿中。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