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教材精髓(19)
(三)地下洞室围岩稳定性的工程地质分析
1.地下工程位置选择的工程地质评价。理想的建洞山体应具备的条件:建洞区地质构造简单,岩层厚,节理组数少,间距大,无影响整个山体稳定的断裂带;岩体坚硬完整;地形完整,没有滑坡、塌方等早期埋藏和近期破坏的地形;无岩溶或岩溶很不发育;地下水影响小;无有害气体和异常地热。
2.地下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围岩变形破坏的几种类型:脆性破裂;块体滑动和塌方;层状弯折和拱曲;塑性变形和膨胀。
(四)水库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水库有两类:一类是在河流上筑坝拦水所形成的人工湖泊,即地面水库;另一类是利用地下蓄水构造,经人工控制形成的地下水库。水库蓄水后,水文条件、库周的水文地质条件都会发生比较剧烈的变化,以致影响库区及邻近地段的地质环境。例如库水升高浸润库岸,风浪作用冲蚀库岸,地下水位上升浸没洼地等。
因此产生了各种工程地质问题,诸如水库渗漏、水库浸没、水库塌岸、水库淤积、水库诱发地震等问题。
(五)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1.软土基坑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土质边坡稳定和基坑降排水。
2.在软土基坑施工中,为防止边坡失稳,保证施工安全,采取的措施有:设置合理坡度、设置边坡护面、基坑支护、降低地下水位等。
3.软土基坑降排水的目的主要有: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对于细砂和粉砂土层的边坡,防止流砂和管涌的发生;对下卧承压含水层的黏性土基坑,防止基坑底部隆起;保持基坑土体干燥,方便施工。
4.软土基坑开挖的降排水一般有两种途径:明排法和人工降水。其中,人工降水经常采用轻型井点或管井井点降水方式。
(1)明排法的适用条件:
·不易产生流砂、流土、潜蚀、管涌、淘空、塌陷等现象的黏性土、砂土、碎石土的地层;
·基坑地下水位超出基础底板或洞底标高不大于2.0m.
(2)轻型井点降水的适用条件:
·黏土、粉质黏土、粉土的地层;
·基坑边坡不稳,易产生流土、流砂、管涌等现象;
·地下水位埋藏小于6.0m,宜用单级真空点井;当大于6.0m时,场地条件有限宜用喷射点井、接力点井;场地条件允许宜用多级点井。
(3)管井降水适用条件:
·第四系含水层厚度大于5.0m;
·基岩裂隙和岩溶含水层,厚度可小于5.0m;
·含水层渗透系数K宜大于1.0m/d.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