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级建造师《水利水电》知识点分析(5)
2.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面的干燥,往往要多次降低排水沟和集水井的高程,经常变更水泵站的位置。
这样造成施工干扰,影响基坑开挖工作的正常进行。此外,当进行细砂土、砂壤土之类的基础开挖时,如果开挖深度较大,则随着基坑底面的下降,地下水渗透压力的不断增大,容易产生边坡塌滑、底部隆起以及管涌等事故。
为此,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办法,即在基坑周围钻设一些管井,将地下水汇集于井中抽出,使地下水位降低到开挖基坑的底部以下。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很多,按其排水原理分为管井排水法、真空井点排水法、喷射井点法、电渗井点排水法等。
排水方法的选择与土层的地质构造、基坑形状,开挖深度等都有密切关系,但一般主要按其渗透系数来进行选择。管井排水法适用于渗透系数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浅(基坑低于地下水水位)、颗粒较粗的砂砾及岩石裂隙发育的地层,而真空排水法、喷射法和电渗排水法等则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渗透系数较小、且土质又不好的地层。
在不良地质地段,特别是在多地下水地层中开挖洞室时,往往会出现涌水,为了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可以钻超前排水孔(甚至采用导洞),让涌水自行流出排走。这也是人工降低地下水水位的一种方法。
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