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工程技术 > 正文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

2012-10-22 11:51  建筑招聘网  【  【打印】【我要纠错】

  一直以来,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建筑技术上的完美应用都是企业不懈的追求,太阳能与建筑结合创造的低能耗高舒适度的健康居住环境,可以让家庭生活更自然更环保,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环境破坏日益严重和能源危机的今天,如何开发利用环保节能的住宅配套部品就成了焦点话题。太阳能作为一种免费、清洁的能源,在住宅建筑中的利用可谓意义深远。而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也在住宅建设中越发显现其不可替代的地位,并成为住宅建设中的一个最新亮点。

  经过数年的研究和开发,太阳能的利用已取得显著成果并转化为生产力。在我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超过千家,推广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早在1999年召开的世界太阳能大会上就有专家认为,当代世界太阳能科技发展有两大基本趋势,一是光电与光热结合,二是太阳能与建筑的结合。太阳能建筑系统是绿色能源和新建筑理念两大革命的交汇点,专家们公认,太阳能是未来人类最适合、最安全、最理想的替代能源。目前,太阳能利用转化率约为10%—12%,太阳能的开发利用潜力十分巨大。据悉,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实施自己的“阳光计划”,如去年德国政府就宣布推行“十万屋顶”计划,即在建筑顶部大规模地铺设太阳能发电装置,既节省电力又利于环保。在欧洲的能源消费中,约有1/2用于建筑的建设和运行,而交通运输耗能只占能源消费的1/4,因此建筑物利用太阳能成为各发达国家政府极力倡导的事业,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的结合自然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主要是太阳能的光伏利用与建筑的结合上。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一是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间有机结合;二是利用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覆盖层,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三是可用于平屋顶和斜屋顶,一般对平屋顶而言用覆盖式,对斜屋顶用镶嵌式;四是该技术属于一项综合性技术,涉及太阳能利用、建筑、流体分布等多种技术领域。联合国能源机构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将成为21世纪的市场热点,成为21世纪建筑节能市场的亮点。

  国内太阳能产业领军企业力诺瑞特在对欧洲和中国的国情做了对比后,敏锐发现了建筑节能这一课题,并将全部研发精力投入到其中。经过分析研究,力诺瑞特的专家们将目光瞄准了屋脊、外墙立面、阳台等位置,前瞻性地提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概念,并且引进、消化、吸收了德国的分体式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将更适合建筑的产品在市场上迅速推广开来,成为“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专家,引领行业发展。

  作为国内“太阳能与建筑设计一体化”引领企业,力诺瑞特对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取得多项技术成果,掌握了太阳能与建筑结合的核心技术,使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够与建筑进行完美结合,并在国内进行了推广应用,带动国内太阳能与建筑结合技术发展。首先解决了高层建筑无法安装太阳能的难题,他们研发的分体式太阳能热水中心完美的镶嵌在阳台外立面、斜屋脊等位置,使太阳能不再是建筑的负担;第二,避免了太阳能对建筑构造的破坏,解决了防雷、防水等安全隐患;第三,太阳能推广实现了产业化、源头化,使业主在安装太阳能的过程中节省了成本,并保证了质量;第四,由于是工程化、标准化安装,售后服务体系和物业管理实现了统一,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目前,建筑物空气温度调节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在我国,它要占到建筑物总能耗的约70%.用空调机和燃煤来控制室温不仅消耗能量,带来外界的环境污染,而且并不能给室内人员带来健康的环境。目前,在太阳能采暖方面,除造价较高的被动式太阳房有一些示范建筑外,主动式太阳能供能由于成本更高还没有大规模采用,这一现状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因此,依据建筑供能的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太阳能与常规能源相结合的思想,将建筑节能方案按照房间的功能,采用不同方案的配合及交叉,从而大大降低太阳能用于建筑的投资和运行成本,这将成为以力诺瑞特为代表的太阳能领军企业亟需攻克的一大课题。

责任编辑:淘淘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