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情况
2.1 职业性 occupational
与职业活动有关的。
2.2 非职业性 non-occupational
与职业活动无关的。
2.3 职业史 occupational history
按时间先后顺序列出的全部职业情况,主要包括工种,起止日期,操作岗位,操作过程,所接触的职业危害因素的品种及其浓度(强度)、实际接触时间,防护设施,上岗前和定期健康检查结果,以及职业活动中研发生的事故和伤害等情况。
2.4 短期接触 short-term exposure
短时间(数秒钟至数周)内一次或反复的接触(危害因素)。
2.5 长期接触 long-term exposure
数月以上的时间内反复接触(危害因素)。
2.6 密切接触 close exposure
接近危害因素,或在事故现场的接触(危害因素)。
2.7 污染 Pollution; contamination
危害因素进入工作环境或沾染操作工具为工作环境污染;沾染生物体表为机体污染。
2.8 吸入 inhalation
危害物质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的过程。
2.9 摄食 ingestion
危害物质经口进入消化道的过程。
2.10 吸收 absorption
外源性危害因素自接触部位通过生物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2.11 粉尘 dust
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在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粒径多为0.1~10μm,如矽尘、煤尘等。
2.12 气体 gas
在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如一氧化碳、氯气等。
2.13 蒸气 vapour
液态物质蒸发(或挥发)或固态物质升华时形成的气态物质。前者如苯蒸气,后者如熔磷时产生的磷蒸气。
2.14 气溶胶 aeroso1
以液体或固体为分散相和气体为分散介质形成的溶胶,如雾或烟。
2.15 烟 fume
直径小于0.1μm的固体微粒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
2.16 雾 mist
液体微滴分散在空气中的气溶胶,多由蒸气冷凝或液体喷散形成。例如,酸雾是混悬于空气中的酸蒸气冷凝而成的液体微滴。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