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3年公路监理工程师《道路桥梁知识》(13)

2012-11-21 16:30 来源: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二)普通型钢筋混凝土拱桥施工

  1、主拱施工

  普通型钢筋混凝土拱桥指除桁架拱桥、刚架拱桥、系杆拱桥以外的所有拱桥,普通型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以主拱圈为主要承重结构,并且有外部水平推力。普通型拱桥中,不论是板拱、箱型拱还是箱助拱,也不论是上承式、中承式还是下承式,在有条件的地方以及采用其他施工方法受限的地方,都可以采用在拱架上浇注、拼装的方法施工主拱圈。拱架形式可以是满堂式、撑架式,也可以是斜拉式、拱式等。

  对拱式拱架又分为外置式拱架和埋置式拱架,其中,埋置式拱架又称为劲性骨架,劲性骨架法是特大跨径拱桥的主要施工方法。不论哪种拱架都是非刚性的,施工过程中拱架以及分环分层分段浇注中先期形成的拱环(段)的受力、变形是在不断变化的,为保证施工过程中拱架与拱圈的安全和拱轴线型对称,必须对施工中拱架与拱圈受力、变形、稳定进行监控。对采用劲性骨架浇筑施工时,往往其桥梁跨径特大(如420米的重庆万县长江大桥),要在不太强大的骨架上经过很多工序和较长时间外包混凝土形成拱圈,其施工中的安全更为重要,实施施工控制就显得格外重要。

  除上述有支架施工外,天支架缆索吊装施工法应用更为广泛。缆索吊装法是通过设置吊运天线来完成预制拱段(构件)的纵向与竖向运输,从而完成拱圈拼装。缆索吊装也是有支架施工中外置式钢拱架、埋置式拱架(劲性骨架)以及钢管混凝土拱中钢管拱的架设手段。缆索吊装施工的关键在于吊运系统(包括锚碇、塔架、天线)的可靠性以及吊装与扣挂的过程控制。

  根据两岸地形情况,在两岸制作半拱,然后绕拱座作水平或竖直转动至合拢成拱的转体施工法也时有采用。转体施工的成败在于转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转动过程中悬扣系统、拱圈等的受力、稳定控制,标高监控。

  钢筋混凝土拱也可采用悬臂施工法施工。拱的悬臂施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斜拉扣挂方式,即在拱桥墩台处设立临时塔架,用斜拉索系吊已通过挂蓝浇成的拱圈段,这样,浇一段就系吊一段,直至合拢。二是桁架式,即借用专用挂蓝,结合使用斜吊钢筋将拱圈、拱上立柱和预应力混凝土桥面板齐头并进,边浇注拱圈边构成桁架,直至、合拢。采用前者施工时,需特别注意对斜拉索力、拱圈受力、标高的监测与控制;采用后者施工时,鉴于其属于自架设施工方式,除需注意施工中结构的受力、稳定监控外,特别要加强施工标高的控制。

  另外,普通型拱桥中还有一种是钢管混凝土拱。钢管混凝土拱通常是采用缆索吊装法架设钢管拱,然后再灌注管内混凝土,相当于在较柔的钢管拱架上施加非常大的荷载,该施加可以是一次性的,也可以是分步进行的,不论是哪种方式,施工中钢管(或已先期形成的部分管内混凝土)的受力、变形以及稳定系数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必须加以监测、调控、以保证施工安全。

  2、拱上结构施工

  这里所指的拱上结构包括上承式拱桥的拱上建筑、中、下承式拱桥的悬吊结构(桥道梁)。对前者可采用支架现浇,更多的是预制拼(吊)装;对后者既可在支架上现浇或拼装,也可采用吊装。拱桥施工中拱圈安全形成并非全桥就已无问题,若拱上结构施工不当,极易使主拱受力不利,严重者还会导致垮塌,所以,必须对拱上结构施工过程中主拱的受力,变形以及稳定进行监控。

责任编辑:淘淘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