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复习指导:城市街头绿地的植物配置(2)

2010-09-14 17:01 来源:来源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3社会功能

  一是为居民提供休憩的空间 柔软嫩绿的草毯,给人以愉快之感。建植于医院、住宅区、公园、广场等处的绿地,是供人们工作、学习、劳动之余休息和疗养的场所,尤其是占人口20-30%的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儿童的主要活动地。

  二是调节人类生理机能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加快,人的精神状态高度紧张,工作学习一天后需要松驰一下。而优美的绿化环境,空气新鲜,有效阻止病菌的滋生,并且绿色环境有利于高血压、神经衰弱、心脏病人恢复健康。

  三是改善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 一个优美、整洁、绿音盎然的现代城镇,不但可以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精神文明程度。从而也有利于改善投资环境。大连市的经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大连市近5年来投入城市环境建设资金达51亿元,超过以往50年的总和,大连走的这条环境经济发展道路,开始时虽曾受到不少人反对,认为老百姓连房子都住不上,搞什么环境治理!但现在已没有人提出非议了,因为他们已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环境好,城市的档次提高了,城市就值钱了。因此,大连市政府认为,绿化、净化、美化城市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二、街头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街头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同样应该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即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和比例五大原则:

  统一的原则:也称变化与统一或多样与统一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树形、色彩、线条、质地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变化太多,整体就会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一些局部感到支离破碎,失去美感。过于繁杂的色彩会引起心烦意乱,无所适从,但平铺直叙,没有变化,又会单调呆板。因此要掌握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的原则。

  运用重复的方法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如街道绿带中行道树绿带,用等距离配植同种。同龄乔木树种,或在乔木下配植同种,同龄花灌木,这种精确的重复最有统一感。

  调和的原则:即协调和对比的原则。植物景观设计时要注意相互联系与配合,体现调和的原则,使人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产生协调感。相反地,用差异和变化可产生对比的效果,具有强烈的刺激感,形成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常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主题或引人注目。

  色彩构图中红、黄、蓝三原色中任何一原色同其它两原色混合成的间色组成互补色,从而产生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色。它们并列时相互排斥,对比强烈,呈现跳跃新鲜的效果。用得好,可以突出主题,烘托气氛。如红色与绿色为互补色,黄色与紫色为互补色,蓝色和橙色为互补色。我国造园艺术中常用万绿丛中一点红来进行强凋就是一例。如英国的谢菲尔德公园,路旁草地深处一株红枫,雄红的色彩把游人吸引过去欣赏,改变了游人的路线,成为主题。

延伸阅读:复习指导 城市 街头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