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沥青的粘度
沥青在混合料中起着粘结松散集料成为整体的作用。根据粘附理论,沥青要粘附在集料表面,充分而必要的条件是能够浸润集料表面,为此沥青必须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易于铺展。液体沥青在不很高的温度下已成流动液体,有利于浸润集料表面。当温度降至常温时,粘度增大,内聚力也增大,于其他物体粘结性降低,使所拌混合料易于分散;但由于其表面仍存在微弱的粘结性,当在外力作用下使它们紧密接触时,则又会形成粘结而成为整体。同时在低温下沥青又不致粘度过大而使混合料无法操作,因此必须使用液体沥青,但其轻质油分应不致挥发过快。
根据研究,液体沥青应属于一种中凝或慢凝的液体沥青,而且其粘度宜控制在1Pa.s~10Pa.s范围内。
3.2 沥青用量
当沥青用量较多时,集料表面沥青膜较厚,自由沥青较多,相互之间容易粘结,混合料易结块成团,结团后也不易打散。当沥青用量较少时,不足以充分裹覆集料表面,沥青与集料之间形成弱界面,虽混合料有较好的疏松性,但集料颗粒之间粘结性差,碾压不能使混合料形成整体,路面容易出现松散。因此,冷铺沥青混合料有一适宜的沥青用量,但不能用常规马歇尔试验方法确定。根据试验资料归纳适宜的结合料用量可按以下经验公式估算:
P=0.021a+0.056b+0.099c+0.12d+1.2式中 P———冷铺沥青混合料结合料用量,a———大于2.36mm颗粒重量百分率,b———0.3mm~2.36mm颗粒重量百分率,c———0.075mm~0.3mm颗粒重量百分率,d———小于0.075mm颗粒重量百分率。
3.3 沥青中的添加剂
(1)改性剂 经过试验比较,在沥青中添加树脂改性剂,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的粘结性,改善储存性,尤其是改善混合料使用初期的稳定性。
(2)增水剂 在沥青中添加增水剂,有利于混合料抵抗雨水的侵蚀,并使得能在潮湿状态下紧急修补使用。
(3)催干剂 在某些国外文献中有介绍在沥青中添加催干剂,如亚硫酸盐废液(Sulphitewasteliquor)、环烷酸皂(Naphthenatesoap)等,以便使混合料颗粒表面的沥青膜适当地干燥,降低粘结性,保持混合料的疏松性。使用催干剂必须经过细致的选择和反复的试验,使用不当反而影响其粘结性。
3.4 集料级配与矿粉用量
冷铺材料是用于路面修补的材料,需要广泛的适应性,既可用于修补浅的坑洞,又可用于修补深的坑洞,为此最好有较粗和较细两种不同粒径的混合料,但养护部门只愿意使用一种规格的材料,同时较粗粒径又易造成掉粒,所以冷铺材料宜设计成一种较细级配的混合料。
为提高混合料的承载能力和表面粗糙度,其集料宜设计成近似SMA以能形成骨架结构的级配,但矿粉用量控制在1%~3%范围内,这样有利于提高混合料疏松性和强度。
所用集料由3mm~5mm和0~3mm碎石材料配合而成,其中3mm~5mm碎石应采用硬质岩石轧制而成,具有良好的棱角性。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