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成孔可以采用人工挖孔的办法成孔。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工期。成孔后,下钢筋笼,灌注水下砼要求同钻孔灌注桩。
1、挖孔桩主要工艺流程:
场地平整——测量放桩位——埋设钢筋混凝土井圈护筒——挖孔出碴孔壁支护——排水——清孔——孔洞测量检查——钢筋笼制作、安装——砼灌注——桩身质量检测
(挖孔出碴,孔壁支护每1m一个循环)
2、挖孔采用人工施工,配备手摇胡芦,吊斗、风镐等设备工具,土层采用风镐挖掘,中风化采用风镐破碎,微风化岩采用风镐打眼,小型松动破碎,严格控制炸药用量,采用电雷管引爆。
3、土层和强风化岩层孔壁支护采用混凝土护壁支护方案,用C20砼护壁根据径制作一套内模板,上端≥设计桩径,下端比上端直径大30cm,护壁厚15cm,高1.0米,浇筑砼用Φ25钢筋棒振捣,以保证护壁砼质量(砼护壁型式见下图)。三人为一小级(石方凿岩另增加人员配合,每小组一天排二根桩进行流水作业。
挖孔时如有水渗入应及时支护孔壁、孔径中心应形成锅底状,采用潜水泵排水,如水量较丰富,每排桩在地下水上游挖一个φ1m的降水井。
4、当挖孔至设计标高后,应进行孔底清理,孔底表面应无松渣,沉淀、淤泥等扰动过的软层,孔底大致平整,再下放钢筋笼。
5、砼浇灌:
砼的来源由砼拌和站拌和,砼输送车运输至桩位进行浇注(砼浇筑示意图)。
Ⅰ、浇灌前,应事先安装好传料串筒,串筒底距桩底砼面小于2.0米,保证不产生离析。
Ⅱ、砼浇筑前,应由试验室做坍落度试验,坍落度控制在7-9cm,保证砼的和易性和流动性。砼车到孔口时,应由试验员检验其坍落度,合格后方可开始浇捣。
Ⅲ、浇灌时的操作工艺:砼浇灌时,应采用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捣实(振捣时人工下井作业)每层浇捣高度≤0.3米,整个桩砼必须连续浇捣成型,保证桩身完整,密实性良好。
Ⅳ、标高控制:在砼浇灌前,应事先测每个孔口标高,及设计桩项标高,用红漆作上标记,使砼浇捣时控制浇捣面层标高。
Ⅴ、当砼灌注到桩顶时,应立即将表面已离析部分清除干净。
⑺、钢筋笼的制作和安装
按照钢筋骨架的内径尺寸统一块钢筋加工盘,在加工盘上制作加强箍筋,根据我局以往的大桥施工经验,加强箍筋内再焊接三根等长的φ22钢筋形成正三角形;否则钢筋笼在制作过程中因自身不稳产生严重变形,以致不能使用。在加强箍筋圈了标出主筋位置,在主筋范围内放好全部的加强箍筋。按加强筋上所示位置互相对准焊接主筋,形成钢筋骨架。然后按设计规定间距缠绕点点焊箍筋。
整个钢筋笼分节制作,制作时注意设计好接头位置的钢筋长短及双排钢筋长短顺序及方向,以防上下节对接不上。同时按设计规定绑扎好砼垫块,防止露筋。
所有的钢筋笼制作工作均在陆地上的钢筋加工场上进行,待整个钢筋笼分节制作完毕。从钢筋制作现场运至钻机附近,利用钻机上的滑轮进行安装。分节钢筋笼在孔位上进行焊接,上下节保持顺直,在下放过程中缠绕点焊接头箍筋。同时用气割把加强箍筋内的三根构造钢筋烧掉拿出,以防导管下放时受阻。
钢筋笼下放时防止碰撞孔壁,以免引起坍孔,一般采用正反旋转,慢起慢落逐渐下放的形式进行,钢筋笼入孔到位后采取固定焊接措施牢固就位,以防止提升导管时被拔出及灌注水下砼时出现浮笼事故。
⑻、灌注水下砼
水下砼灌注拟用内径为25厘米的刚性导管进行。导管进行必要的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等试验,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小于井孔内水深1.5倍的压力,进行承压试验时的水压不小于导管壁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水下砼的搅拌在拌和站集中搅拌。
对水下砼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A、可采用矿渣水泥、火山灰水泥、粉煤灰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水泥的初凝时间不早于2.5小时。
B、粗骨料优先选用卵石,如采用碎石,适当增加含砂率;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导管内径的1/6~1/8和钢筋最小净距的1/4,同时不大于40mm。
C、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
D、砼的含砂率采用40~50%,水灰比控制在0.5~0.6。有试验依据时,含砂率和水灰比酌情加大或减小。
E、砼拌和物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显著离析、泌水;灌注时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控制在18~20厘米。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