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施工
1、恢复中线,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并在指示桩上标出水泥稳定土层边缘的设计高;必须清除干净老路面上的石块等杂物。
2、应设专人清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该铲除局部粗细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3、配料应准确,拌合应均匀,混合料拌和均匀后应色泽以致,没有灰条、灰团和花面,即无明显粗细集料离析现象,且水分合适和均匀。
4、含水量宜略大于最佳值,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碾压时的含水量不小于最佳值。
5、整形。每次整形都应达到规定的坡度和路拱,并应特别注意接缝必须顺适平整。
6、碾压。
(1)各部分碾压的次数应尽量相同,路面的两侧应多压2~3遍。
(2)整形后,当混合料的含水量为最佳含水量(±1%~±2%)时,应立即用轻型压路机并配合18T以上压路机在结构层全宽内进行碾压。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设超高的平曲线段,由内侧路肩向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应重叠1/2轮宽,后轮必须超过两段的接缝处,后轮压完路面全宽时,即为一遍。一般需碾压8遍。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头两遍以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宜采用2.0~2.5km/h。采用人工摊铺和整形的稳定层,宜先用拖拉机或6~8T两轮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碾压1~2遍,然后再用重型压路机碾压。
(3)严禁压路机在一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或急刹车,应保证稳定层表面不受破坏。
(4)碾压过程中,水泥稳定层的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但严禁洒大水碾压。
(5)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加适量的水泥),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6)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层,宜在水泥初凝前并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并达到要求密实度,同时没有明显的轮迹。
7、接缝的处理
(1)同日施工的两工作段的衔接处,应采用搭接。前一段拌和整形后,留5~6M不进行碾压,后一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应再加部分水泥重新拌和,并与后一段一起碾压。
(2)经过拌和、整形的水泥稳定层,应在试验确定的延迟时间内完成碾压。
(3)应注意每天最后一段末端缝(即工作缝)的处理:①在已碾压完成的水泥稳定层末端,沿稳定层挖一条横贯铺筑层全宽的宽约30cm的槽,直挖到下承层顶面。此槽应与路的中心线垂直,靠稳定层的一面应切成垂直面,并放两根与压实厚度等厚、长为全宽一半的方木紧贴其垂直面。②第二天,邻接作业段拌和后,除去方木,用混合料回填。靠近方木未能拌和的一小段,应人工进行补充拌和。整平时,接缝处的水泥稳定层应较已完成的断面高出约5cm,以利形成一个平顺的接缝。③在新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应将接缝修整平顺。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