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地类调查:室内预判和实地调绘
1、地类及地类界线的调绘:在图上以点线表示,并与用地界线形成封闭图形。
2、基本农田界线的调绘:
3、农用地转用范围线的调绘:
十、界址点放样:
1、确定界址点的放样元素。建设项目用地条件提供拟用地界址点坐标的;提供相对于控制点及地物点的距离和角度等有关数据的;只提供用地图纸的。
2、实地放样。极坐标法、前方交会法、长度交会法。
3、界址桩的设置。直线150m.有混凝土、带帽钢钉和喷漆界址桩三类。原则上先埋桩后测量。
4、界址点的编号及点之记。一般为J1、J3等。与权属界线交的,S、E、A、C、J、G
十一、界址测量:一般采用极坐标法
十二、土地勘测定界图的编制:精度高,反映用地周边的土地利用状况。
1、图的内容:界址点、用地界线;用地范围内的行政界线、权属界线;地上物、地貌、地类界线及文字注记;用地范围内占用各权属单位土地面积及地类面积(分子是面积、分母是地类编号或权属单位名称);基本农田界线和农用地转用范围线;数学要素。
2、图的绘制:比例尺一般不小于1:2000.大的;可不小于1:10000.图幅面为50cm*50cm或50cm*40cm.界址点位置用直径0.8mm的红色圆圈表示,编号为1、2、3或字母加编号。项目用地边界线用0.2-0.4mm的红色实线表示;基本农田用绿色实线;农用地转用为黄色实线;地类界线为直径0.3mm、点间距1.5mm的点线表示。
十三、土地勘测定界面积量算和汇总
1、方法:坐标法;几何图形法;求积仪法。
2、原则与精度:分级量算,按比例平差,逐级汇总的原则。
3、数据汇总:地类统计。不同的权属地块分别列表量算统计、汇总。
十四、撰写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勘测定界技术说明;勘测定界表;勘测定界面积表和土地分类面积表;用地地理位置图;界址点坐标成果。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