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环保工程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0环保工程师考试辅导资料: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系统设计(五

2010-09-10 16:15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三、离心式风机的命名(了解)

  四、风机选型原则(重点)

  1.风机的选型原则

  ①在选择风机前,应了解国内风机的生产和产品质量情况,如生产的风机品种、规格和各种产品的特殊用途,以及生产厂商的产品质量、后续服务等情况综合考察。

  ②根据风机输送气体的性质不同,选择不同用途的风机。如输送易燃易爆气体的应选防爆型风机;输送煤粉的应选择煤粉风机;输送有腐蚀性气体的应选择防腐风机;在场合工作或输送高温气体的应选择高温风机;输送浓度较大的含尘气体应选用排尘风机等。

  ③在风机样本给出的标定条件下,根据风机样本性能参数选择风机型号。

  ④当风机配用的电机功率≤75kw时,可不设预启动装置。当排送高温烟气或空气而选择离心锅炉引风机时,应设预启动装置及调节装置,以防冷态运转时造成过载。

  ⑤对有消声要求的通风系统,应首先考虑低噪声风机,例如效率高、叶轮圆周速度-M,且使其在最高效率点工作;还要采取相应的消声措施,如装设专用消声设备。

  ⑥在选择风机时,应尽量避免采用风机并联或串联工作。当风机联合工作时,应尽-迭择同型号同规格的风机并联或串联工作;当采用串联时,第一级风机到第二级风问应有一定的管路联结。

  2.风机的选型计算

  ①风机选型计算风量:

  ②风机选型计算全压:

  ③所需功率校核

  五、风机性能的特性曲线与运行工作点

  1.特性曲线

  在通风系统中风机的性能仅用参数表格表达是不够的,为了全面评定通风机的蝴g.就必须了解在各种工况条件下风机的风量与全压、功率、转速、效率的关系,这些郑就形成了风机的特性曲线。

  2.管路的性能曲线

  风机总是与一定的管路系统连接的。

  3.风机运行工作点

  由风机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风机可以在各种不同的风量下工作。但实际运行一风机只在其特性曲线上的某一点工作,该点是由风机特性与管网特性共同确定的;成为风机运行工作点,即工作点是由风机特性曲线与管网性能曲线的交点。

  4.风机的工况调节(重点)

  根据生产工艺的要求,净化系统的流量和压力需要经常变化,也即风机运行工作点子发生变动,这种改变风机运行工作点的方法和措施称为风机的工况调节。

  风机工况调节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改变管路系统的压力损失来改变工作点;二是通过改变风机的性能特性来改变工作点。

  ①改变管路系统压力损失的调节方法

  通常通过减少或增加管网系统的阻力(如改变管路系统阀门的开度),即改变管网的特性曲线来实现

  ②改变风机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

  风机性能的改变有多种方式,如改变风机的转速、改变风机叶轮直径、改变风机进口导流叶片角度、改变风机叶片宽度和角度、风机串并联等,至于采用何种调节方式应作技术经济比较。

  a.更换风机的方法

  b.改变风机转速的调节方法

  c.改变风机进口导流叶片角度的调节方法

  某些大型风机的进口处设有供调节用的导流叶片。当改变叶片的角度时,风机的性能发生变化,这是因为导流叶片的预旋作用使进入叶轮叶片的气流方向有所改变所致。导流叶片是风机的组成部分,也可视为管路系统的调节装置,它的转动既改变了风机的性能曲线,也改变了管路系统的阻力特性,因而调节上比较灵敏。

  d.改变风机叶片宽度或角度的调节方法

  风机的叶片宽度或角度改变时,风机的性能将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工况调节。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