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应当对本辖区的环境质量负责,采取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A.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D.设区的市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 ),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A.建设污染环境的项目
B.大型建设项目
C.中小型建设项目
D.一切建设项目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对建设项目产生的污染和对环境的影响作出评价,规定防治措施,经项目主管部 门( )并依照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A.预审
B.审查
C.备案
D.核准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 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牌号管部门( )。
A.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
B.处以罚款
C.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D.给予行政处分和罚款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建设项目的防治污染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由( )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A.批准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人民政府
6.( )中关于环境保护的规定是制定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依据。
A.《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B.《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D.《宪法》
7.省级人民政府依法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 )。
A.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C.地方环境标准
D.地方环境基准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防治污染的设施( )。
A.不得拆除
B.不得闲置
C.不得擅自拆除或者闲置
D.不得擅自拆除
9.环境影响评价必须( ),综合考虑规划或者建设项目实施后对各种环境因素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A.客观、公开、公正
B.科学、客观、公正
C.公开、公正、公平
D.客观、公正、独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 )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在规划实施过程中
B.在规划编制完成后
C.在规划编制前
D.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 )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有关部门
B.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国务院有关部门
D.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
12.政府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独发布或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发布的环境保护规范性文件。下列文件属于政府部门规章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B.《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
C.《排污费征收管理条例》
D.《辽宁省排污费管理办法》
13.《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规定: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之日起( )内,会同专项规划审批机关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并在审 查小组提出书面审查意见之日起( )内将审查意见提交专项规划审批机关。
A.30日10日
B.20日10日
C.30日15日
D.60日15日
1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实施后,编制机关应当及时组织环境影响的( ),并将评价结果报告审批机关,发现有明显不良环境影响的,应当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A.后评价
B.跟踪评价
C.质量评价
D.综合评价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编制机关应当认真考虑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草案的意见,并应当在( )附具对意见采纳或者不采纳的说明。
A.编制的规划方案中
B.报送审查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
C.公众意见中
D.专家审查意见中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