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岩土工程师考试模拟练习(7)

2010-09-10 18:09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关于地层的震级与烈度的关系,(  )是正确的。
    A.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B.震级越低,烈度越大
    C.震级与烈度无任何关系
    D.烈度的大小不仅与震级有关,还与震源深浅、地质构造有关

    2.各种地震波破坏能力大小的关系是(  )
    A.纵波<面波<横波
    B.横波<纵波<面波
    C.纵波<横波<面波
    D.横波<面波<纵波

    3.有关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A.基岩埋藏越浅,震害越强
    B.孤突地形可能导致地震振幅增加而使震害加重
    C.在一定土质条件下,地下水越浅,震害加重
    D.当建筑物的固有周期与地基的卓越周期相等或相近时,震害加重

    4.地震易发生在(  )地区。
    A.强烈褶皱带
    B.活断层分布带
    C.节理带
    D.沉积岩与岩浆岩交界带

    6.牛轭湖相沉积是(  )地质作用造成的。
    A.河流地质作用
    B.湖泊地质作用
    C.海洋地质作用
    D.风的地质作用

    7.海水侵蚀作用的动力,包括(  )3个方面。
    A.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B.海水运动、化学作用和物理作用
    C.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
    D.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物理作用
   
    8.海水运动有(  )4种形式。
    A.蒸发、降雨、洋流和潮汐
    B.蒸发、降雨、海浪和洋流
    C.蒸发、降雨、海浪和潮汐
    D.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
   
    9.在海洋的侵蚀作用中,对滨岸带破坏作用最强烈的是海水运动4种形式中的(  ) 。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浊流
   
    10.(  )是一股沙泥搅和的水团在清澈的海水中运动。它的冲刷作用被认为是海底峡谷的成因。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浊流
   
    11.岩石在(  )过程中在原地发生化学变化逐渐破坏并产生新矿物。
    A.温差风化
    B.岩石释重
    C.冰劈作用
    D.氧化作用
   
    12.有关岩石的风化作用描述不正确的为(  )。
    A.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体的结构构造发生变化,即其完整性遭到削弱和破坏
    B.岩石的风化作用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C.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恶化
    D.岩石的风化作用仅发生在地表
   
    13.河流的截弯取宜是河流地质作用中哪种作用造成的?(  )
    A.下蚀作用
    B.侧蚀作用
    C.向源侵蚀作用
    D.机械侵蚀作用
   
    14.河流的袭夺是由河流的向源侵蚀作用形成的,向源侵蚀作用由于河流地质作用的(  )。
    A.下蚀作用
    B.侧蚀作用
    C.化学溶蚀作用
    D.机械侵蚀作用
   
    15.如果地壳经历多次的间断性上升,即可在河谷上形成若干级河谷阶地,(  )的工程地质性质最好
    A.一级阶地
    B.二级阶地
    C.三级阶地
    D.四级阶地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