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岩土工程师考试模拟练习(6)

2010-09-10 18:08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滑坡体在滑运过程中,各部位受力性质和移动速度不同,受力不均而产生滑坡裂隙。其中分布在滑坡体后缘,多呈弧形,与滑坡壁大致平行的是(  )裂隙。
    A.扇形
    B.拉张
    C.鼓张
    D.剪切
   
    2.分布在滑坡前缘,因滑坡体受阻土体隆起而形成的垂直于滑动方向的张裂隙称为(  )。
    A.扇形裂隙
    B.拉张裂隙
    C.鼓张裂隙
    D.剪切裂隙
   
    3.分布在滑体中部两侧,因滑坡体与滑坡床相对位移而产生的裂隙称为(  )。
    A.扇形裂隙
    B.拉张裂隙
    C.鼓张裂隙
    D.剪切裂隙
   
    4.分布在滑坡体前缘(尤以舌部为多),因滑坡体向两侧扩散而形成的射状分布的张裂隙,称为(  )。
    A.拉张裂隙
    B.鼓张裂隙
    C.剪切裂隙
    D.扇形裂隙
   
    5.从滑坡形式的地形地貌条件分析(  )地段不易发生滑坡。
    A.高陡斜坡
    B.山地缓坡,地表水易渗入
    C.山区河流的凸岸
    D.黄土地区高阶地前级坡脚被地下水侵蚀和地下水浸润
   
    6.地层岩性是滑坡产生的物质基础,在(  )地层中不易发生滑坡。
    A.第四系粘性土与黄土
    B.煤系地层
    C.泥质岩的变质岩系
    D.不易风化的凝灰岩
   
    7.滑坡的发育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斜坡的稳定状态受到破坏。此时滑坡面基本形成,但未全部贯通。这个阶段称为(  )
    A.压密稳定阶段
    B.蠕动变形阶段
    C.相对平衡阶段
    D.滑动破坏阶段
   
    8.滑动面贯通后,滑坡开始整体向下滑动,这个阶段称为(  )。
    A.崩塌破坏阶段
    B.滑动破坏阶段
    C.蠕动变形阶段
    D.塌陷阶段
   
    9.滑坡在滑动面摩阻力的作用下停止滑动,在重力作用下岩土被压密,裂缝被充填。该阶段称为(  )。
    A.相对平衡阶段
    B.压密稳定阶段
    C.蠕动变形阶段
    D.滑动破坏阶段
   
    10.“马刀树”是用于判断下面哪种地质现象的?(  )
    A.崩塌
    B.滑坡
    C.地面沉降
    D.地震
   
    11.海水对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其中(  )是海水搬运作用的主要动力。
    A.海浪
    B.潮汐
    C.洋流
    D.浊流
   
    12.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宇宙物质
    B.生物物质
    C.大陆物质
    D.火山物质
   
    13.风沙流中含有多种粒径的砂、粉尘和气溶胶,其中(  )是风蚀的风积作用的重要因素。
    A.多种气溶胶
    B.粉尘
    C.流动的砂
    D.风的上举力
   
    14.风蚀作用包括吹蚀和磨蚀两种方式。其中吹蚀作用的主要对象是(  )。
    A.干燥的粉砂级和粘土级的碎屑
    B.风吹扬起的沙和砾石
    C.基岩风化座粉
    D.气溶胶
   
    15.风的搬运力的大小与风速的(  )成正比。
    A.0.5次方
    B.1.0次方
    C.2/3次方
    D.2.0次方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