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辅导练习题(1)

2010-09-08 11:01 来源:来源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1.在对地下洞室进行详细勘察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区勘探点间距不应大于50m
    B.勘探点宜在洞室中线外侧6~8m交叉布置
    C.第四系中的一般性勘探孔可钻至基底设计标高下6~10m
    D.采集试样及原位测试勘探孔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2/3
   
    2.某一级建筑物(工程)位于简单场地的三级岩质地基上,其勘察等级可划分为( )。
    A.甲级
    B.乙级
    C.丙级
    D.丁级
   
    3.某工程进行初步勘察时,在地表露头测得岩体压缩波速度为2.6km/s,岩块压缩速度为3.8km/s,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为2.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4.某工程地质钻探时,采用75mm金刚石钻头连续取芯钻进,某回次进尺1.5m,采取的块状岩芯长度分别为5cm,6.8cm,9.8cm,10.0cm,25cm,31cm,20cm,18cm;碎块状岩芯累计长度18cm,该岩石应为( )。
    A.好的 B.较好的 C.较差的 D.差的
   
    5.某工程进行初步勘察时,在地表露头测得岩体压缩波速度为2.6km/s,岩块压缩速度为3.8km/s,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为2.4,该岩体的基本质量级别为( )。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6.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1999),断层抗剪断强度取值规定中,错误的是( )。
    A.断层应按岩屑夹泥或泥夹岩屑两种情况分别取值
    B.当黏粒含量大于30%时,应采用流变强度作为标准
    C.当充填物厚度大于断层面起伏差时,应采用充填物的抗剪强度作为断层强度的标准值
    D.规划及科研阶段试验资料不足时,可查表确定断层的抗剪强度
   
    7.对建筑场地复杂程度的划分除考虑对建筑抗震的影响、不良地质作用的发育程度、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及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
    A.场地地层的物理力学指标
    B.场地岩土层的厚度
    C.水文地质条件
    D.岩土层中地应力的分布及应力场特征
   
    8.描述岩体完整性的指标-完整性指数是指( )。
    A.岩体剪切波速速度与岩块剪切波速度之比
    B.岩体剪切波速速度与岩块剪切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C.岩体压缩波速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
    D.岩体压缩波速速度与岩块压缩波速度之比的平方
   
    9.某公路工程岩体风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15.4MPa,压缩波速为3.6km/s,新鲜岩石压缩波速度为18.6MPa,压缩波速为4.7km/s,若按《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该岩石的风化程度为( )。
    A.全风化
    B.强风化
    C.弱风化
    D.微风化
   
    10.核电厂的勘察,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不应包括下列阶段( )。
    A.初步设计
    B.详细设计
    C.施工图设计
    D.工程建造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