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建筑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一级建筑师资料:建筑施工技术方案2

2010-09-15 13:56 来源:来源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四、二灰碎石施工

  (1)准备工作:

  1、制定操作程序,质量自检及工序间的交接验收等制度,建立质保体系。

  2、在二灰结石基层施工前,为保证施工的连续性,应备足相当数量的石料、石灰、粉煤灰。

  3、按施工进度要求,日均安排劳动力30人,主要机械设备投入为300T稳定土拌和设备1套,18-21T压路机1台,12-15T压路机2台,振动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装载机2台,推土机1台。

  4、原材料试验

  石灰满足Ⅲ级以上技术标准,石灰在使用前7-10天充分消解,并尽量缩短石灰的存放时间,不得超过60天。

  粉煤灰中的SiO2、Al2O3和Fe2O3的总含量应大于70%,粉煤灰的烧失量不超过20%,粉煤灰比面积宜大于2500c㎡/g,使用时应将凝固的粉煤灰块打碎或过筛。

  石料最大粒径不超过31.5mm,压碎值不大于35%,针片状含量小于15%,石料的粉粒组成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中表4.2.4中一号级配的范围。

  5、混合料试验

  二灰碎石的配比石灰:粉煤灰:石料=8:16:76,根据混合料配比作重型击实试验,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根据配比混合料制备试件,通过标养7天测出无侧限抗压强度。

  (2)施工工艺流程(略)

  6、确认下承层

  下承层表面应平整、坚实、清洁,具有规定的横坡,没有任何松散材料和软弱地点。

  7、施工放样

  按老路高程进行测量放样。

  8、混合料拌和

  二灰碎石混合料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拌和。拌和时,配料要准确,拌和要均匀,含水量要略大于最佳含水量,使混合料运到现场摊铺后,碾压时的含水量能接近最佳值,拌和混合料的堆放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宜在当天将拌成的混合料送至现场,摊铺并碾压成型。

  在每次拌制二灰结石混合料之前,应检测原材料含水量的大小,及时调整拌和时的加水量,出料后及时取样检测混合料的含水量、石灰剂量、二灰含量以及拌和均匀性,如有不足,应及时予以调整。同时,取样制备二灰结石无侧限抗压强度试件。

  9、运输和摊铺混合料

  混合料采用自卸车运输,摊铺前放好边桩线,按通过试验段确定的松铺厚度用推土机配合人工摊铺混合料,用平地机来调整平整度及横坡,摊铺时如遇雨天,应采取覆盖措施保护混合料不遭雨淋。

  10、碾压

  摊铺后,当混合料含水量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即可进行碾压,如表面水分不足,适当洒水,但严禁大量洒水碾压,碾压前应进行路肩围土,一同碾压,确保二灰结石边缘密实。先稳压,后用18-21T压路机在路基全范围内进行碾压,一般需碾压6-8遍,两侧多压2-3遍,碾压时直线段必须由边到中,平曲线由内到外,每次碾压后轮必须重叠1/2以上,后轮重叠碾压至另一侧即为一遍,碾压一直进行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同时表面无明显轮迹,严禁压路机在已完成的或正在碾压的路段上调头和急刹车,以保证表面不受破坏,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如表面水分蒸发得快,应及时补洒少量的水。碾压中如发现有“弹簧” “松散” “起皮”等现象,应及时翻开更换混合料,使其达到质量要求。

  11、接缝和调头处的处理

  二灰结石基层每条工作缝做成横向接缝,第二天开始摊铺新混合料之前,应将末端斜坡挖除,并挖成一横向垂直向下的断面,挖出的混合料加水到最佳含水量拌匀后仍可使用,如摊铺中断一天时间,则挖出的混合料不得再使用。

  12、养生

  碾压完成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开始,采用洒水养生,每天洒水的次数以气候条件而定,应始终保持表面潮湿,也可用沥青下封层进行养生,养生期一般为7天,养护期内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