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钢结构厂房设计应注意问题(4)

2010-09-13 15:15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钢结构厂房设计应注意问题门式轻钢刚架常见设计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根据钢梁稳定计算公式钢梁的侧向支撑点既要有一定的侧向刚度又要有一定的抗扭刚度,所以拉条设在受压翼缘防止梁侧向扭转,如果有可靠的抗扭措施,保证檩条不发生扭转则拉条可只设一道,可上翼缘也可下翼缘。

  见过很多工程中为了工厂加工方便把拉条设置在檩条正中间。也不知道它能防止檩条上翼缘还是下翼缘失稳了。当然只要屋面板不采用隐藏式彩板。在自攻螺丝的紧固下檩条上翼缘肯定不会失稳了。

  Z型檩条搭接的长度最好不小于单跨跨度的10%,且不小于600mm,端跨的檩条搭接长度,可取檩条单跨跨度的20%。

  厂房柱和梁全部出现偏差,有的一两厘米。——高强螺栓安装完毕后是不容许再焊接端板的,因为在焊接高温的影响下,高强螺栓杆受热伸长,高强螺栓的原有施加的预拉应力将会丧失,这将直接影响连接节点的安全!

  柱子和梁的端板合不上,你可以在两端板之间加钢板,然后在端板下面做个小牛腿,然后把高强螺栓改为承压型的。

  既然基础无问题原因可能如下:

  1.跨度较大施工程序不对,导致大梁发生扭曲

  2.材料原因导致大梁变形

  3.设计原因,计算方法不对,跨度大,挠度大

  4.制作原因,封头板焊接角度不对

  5.跨度大,梁的节多,施工时螺栓的扭矩不符合规范,有紧有松且顺次不对,导致梁扭曲或接头缝隙过大

  6.他所讲基础无问题是否包括轴线和标高施工原因应及时上隅撑等进行规范化校正;材料设计原因及时加材料补救;制作原因可加垫板等方法补救——实在不行只能运回加工厂

  摇摆柱的铰接是指刚架平面内的转动的释放,而支撑的设置是为了传递刚架之间的水平力,跟是不是摇摆柱没有直接的关系。为了保证厂房的整体稳定性,无论是否是摇摆柱,柱间支撑均不宜省略。

  加否柱间支撑要视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如摇摆柱平面外连接为铰接(柱顶及柱脚均为铰接),则为了不让摇摆柱形成平面外不稳体系,这时加柱间支撑可形成稳定体系同时也减少了平面外的计算长度,比较经济。当然如受工艺限制,厂房中部不许设支撑,则在摇摆柱平面外可做成刚架形式(类似于巨型结构的原理通过做两个柱距相连的水平支撑与边柱柱间支撑也可达到传递水平力的效果,这样是可以替代柱间支撑作用的),并按刚架的计算长度作为摇摆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进行计算。还有一种比较典型的情况,就是当计算考虑蒙皮效应(蒙皮的刚度应很大)时,可不加柱间支撑,摇摆柱的平面外计算长度可根据有限元分析算,属于空间范畴,一般程序无法考虑,同时对支撑体系的要求也很大,需根据计算定。

  吊车横向水平荷载与节点的垂直距离“前两项需据产品样本,经计算求出,如何计算教科书上有。3项与吊勾的类型和吨位有关,是一个%数,据规范确定。4项由样本查出。5,6项如果执行厂房模数的话,是常数。7项与吊车梁的高度和轨道类型有关。

  ——第1、2、4项准确的说法分别是吊车最大轮压、最小轮压、桥架重量在支座处产生的最大反力,需要根据吊车参数、吊车梁跨度等按反力影响线计算得出——sts吊车数据是指针对该榀刚架吊车所产生的最大轮压,吊车厂家给定的是单个轮压,sts中需要手工根据吊车影响线计算的最大轮压输入,不过新版的sts可以通过程序自动导入!

延伸阅读:钢结构 问题 注意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