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2010年浅谈粉末涂料原材料的选择及应用(4)

2010-09-14 14:00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3)消光剂

  根据用途有时需要半光或无光的粉末涂料。为了降低涂膜光泽,常用的消光剂有超细二氧化硅、滑石粉、硬脂酸铝、硬脂酸钙、低分子热塑性树脂等。要得到小光效果,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a、将固化速度不同的粉末涂料,用干混合法进行混合,那么所得涂膜的光泽明显下降,起到消光作用。由于反应活性高的粉末涂料迅速固化,使连续相的固化较慢的树脂流平和反应受到阻碍,最终固化涂膜失去光泽。虽然这种方法有效,但增加制造工序和成本。

  b、添加热塑性树脂。在环氧粉末涂料中添加醋酸纤维素,在聚酯粉末涂料中添加细粉末状低分子量聚乙烯、聚丙烯树脂可以得到消光粉末涂料。涂膜光泽受制造条件的影响。因为热塑性树脂的添加,将影响粉末涂料的贮存稳定性,所以添加量限与树脂量的2—3%.

  c、用有消光作用的特殊固化剂

  d、添加有消光作用的填料。添加超细二氧化硅、滑石粉等填料使光泽显著下降。特别是填料的粒度对涂膜光泽有很大影响。粒度越大光泽越低。要注意的是增加填料的用量,会使涂膜的平整性和机械强度下降。在环氧粉末涂料中,碳酸钙粒度对涂膜光泽的影响见表。在丙烯酸、聚酯粉末涂料中添加超细二氧化硅和高岭土能得到消光涂料。除此之外,添加聚乙烯石蜡、氢化蓖麻油等蜡状物也能得到消光涂料。

  (4)热和光稳定剂

  环氧树脂的耐热性和光稳定性不好,聚酯树脂比较好,丙烯酸树脂的耐热性和光稳定性非常好。固化剂的组成对涂膜耐热、耐光性能有影响,例如在环氧粉末涂料中,酸固化的比胺固化的稳定性好。从流平剂来说,有机硅树脂比丙烯酸树脂好。为了改进涂膜耐热、耐光性能,也就是改进热变黄性和耐紫外光等性能,应添加防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等助剂。

  (5)涂膜物性改性剂

  环氧树脂粉末有良好的附着力,但聚酯、丙烯酸树脂粉末涂料没有这样好的附着力。为了提高附着力,可在这类树脂粉末涂料中添加5%以下的分子量稍低的环氧树脂。环氧树脂的添加量以不使涂膜产生粉化为限。

  一般高分子量的环氧树脂的柔韧性比低分子量的环氧树脂好。以丙烯酸酯为基础的丙烯酸树脂比环氧树脂的柔韧性好,但树脂经固化成膜以后的涂膜的性能受固化剂种类的影响。一般流平剂对涂膜柔韧性几乎没有影响。如果要求特殊柔韧性时,添加邻苯二甲酸二环己烷酯只类的聚氯乙烯固体增塑剂1—3%也是有效的。这种添加剂主要加在环氧/聚酯粉末涂料中,添加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出现粉末涂料结块的弊病。

  (6)美术型涂料助剂

  在粉末涂料品种中,除了有光、半光和无光涂料之外,还有皱纹、锤纹、龟甲纹和金属闪光型美术涂料。对美术型的皱纹、锤纹和龟甲纹等粉末涂料,要在配方中添加特殊填料、固化促进剂和浮花剂等助剂。根据不同的涂膜外观要求,添加不同的助剂。金属闪光粉末

  涂料是添加鳞片状金属颜料,如铝粉、铜粉和镍粉而得到。

  除上述助剂,为了改进粉末涂料的贮存稳定性需添加防结块剂;为了提高耐侯性,有的粉末涂料添加紫外线吸收剂和防老化剂;在热塑性粉末涂料中还要添加增塑剂;在特殊粉末涂料中还要添加阻燃剂等。

延伸阅读:粉末涂料 应用 选择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