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中国式管理的无为性

2010-03-18 11:20    【  【打印】【我要纠错】

  上司应该动脑筋,以无形的、看不见的引导行为,来诱使下属自觉地工作。用无所作为来诱使有所作为,才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具体作用。

  由天道推衍人事的思维方式自道家首创,为儒家等学派所宣扬,现已成为中国式管理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把自然规律运用于各种人事活动,用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许多不知管理为何物的人,也能把自己的企业搞得红红火火,毫不逊色。

  道家所说的“天道”,是指“自然规律”。“人事”的内涵则古今一致,都是指“各种人事活动”。推天道以明人事,意思是推广自然规律来化解各种人事问题。《黄帝内经》中明白指出:“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阴阳,人有夫妇。”依此类推,天象有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人身有气血运行,水火既济。气候有春升、夏浮、秋降、冬沉;人身有肝应春气主升、心应夏气主浮、肺应秋气主降、肾应冬气主沉。天气异常会造成灾难,人身异常会带来疾病。如果宇宙是个大天地,人身便是个小天地。大天地的自然规律,可应用于小天地。由此发展出的不同于西医的中医思想体系,就特别重视“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重于治疗,旨在顺应人体生理变化的阴阳消长,采取“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大法,来享受人类的自然寿命。

  孔子把这种顺应自然规律的思想应用于管理。《论语卫灵公篇》中提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意思是说舜帝不做什么,只是恭敬地向着南面便能够平治天下了。

  “恭己正南面” 并不是指“安静地向南坐着,什么事情都不做”,实际上是“为政以德”的表现,包含着三方面的意思:一是知人善任。荀子说:“人主者,以官人为能者也。”领导者的责任是提供合适的舞台,让下属好好地发挥。诸葛孔明的长处很多,唯独“事必躬亲”这一条,不仅累死了自己,也培养不出接班人,万万不能学。

  曾国藩平生功业,最得力于“知人”。他提出了“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寿夭看指甲,轻重看脚跟,功名看气魄,事业看精神,若要问条理,尽在语言中”的相人要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虚虚实实,真伪难辨。“知人”已十分困难,“善任”更加不易。必须量才而用,用其长处,并要放手给人才施展才能的机会。

  知人而又善任的领导者,当然可以无为而治。

  二是德行良好。尧帝传位给舜,主要是推崇舜的德行良好。相传舜的基本原则十分简单,就是不能获得父母的欢心,就不可以做人;不能承顺父母的心,就不可以做人子。他自己竭尽孝道,终于感动很多人,也使大家知道如何做人,如何做好人事。天下的老百姓,都高兴地前来归顺他。周朝的文王,虽然和舜相隔一千多年,但是两人的事迹几乎完全相同。可见德行良好,能够拿美德来服人,大家都会乐于顺从。拿美德来培育人,天下的人也都诚心地好好表现。孟子说:“禹之行水也,行其所无事也。”他认为德行良好,便能够顺应自然,以推及事物的原理。不像现代人稍微有一些知识,便要违反自然,出自私意来穿凿附会,结果戕害事物的本性,造成很多严重的后遗症。

  德行良好,是无为而治的必备条件,绝无例外。

  三是无为而成。孔子把“无为”当作理想的效果,希望达到“无不为”的目标。老子则将“无为”视为重要的原则,也是最为基本的方法。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评点:“孔子不讲无为,依然是孔子。老子不讲无为,那就不成其为老子。”但是,他们都十分重视所产生的结果,因为管理是实务,最后的检验标准是成果如何。无为而无成,便不配谈管理,必须无为而有成。无为却无不为,才算管理。

  “黄老式”的无为建立在“君无为而臣有为”之上。毛泽东把此简化为“你办事,我放心”,十分传神。或者采取某些特殊方式,避免了按照常规会引起的波折、争执与冲突,看似无为却另有不一样的做法。有人因此把老子归入阴谋家的行列,这是十分错误的。阴谋是不能公开的,而且大多是利已害人。老子所主张的无为,是公开说出来的,并且明白地倡导“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功成而不处”。创新的成果,不申请专利,把它贡献出来,供全体人类共同享用。把正当的事情做出来,却不夸大自己的能力,丝毫没有非我不可,否则无法完成的骄傲。使万物生长,但是不加以主宰。有很大的功业,并不自居。人与人之间的争端,实际上源于不断膨胀的占有欲。若是不据为已有,不自恃能力高强,不把自己当作主宰,而且不自居有功劳,各种纷争自然化解,哪里有什么阴谋可言呢?

  “无为”至少包含三个层次,分别为无知、无能和无所作为。兹说明如下,以供各阶层的主管参考:无知。只要主管自己认为有知,大部分下属都会自动地装成无知,以满足主管的表现欲。有很多下属向笔者这样反映:“主管有知,表示他很能干,也很固执。他很快地把意见说出来,在他可能只是表示一种看法,在我们却不得不把它当作指示或命令。我们不方便说出不相同的意见,以免被上司误解为顶撞。万一上司听不进去,甚至于恼羞成怒,把下属视同叛逆份子,岂不是更加冤枉。因此大家有志一同,扮演无知的角色来密切配合上司。上司有时候口头责骂大家不动脑筋,竟然如此无知,实际上心里十分高兴,因为从上司的脸上可以找到满足感。我们明白,这样的反应实际上是受到欢迎的。”

  “上有知而下无知”是常见的现象。很多上司明知“有知”会累坏自己,会伤害下属,更有可能妨碍下属的成长,却始终如此,不想改变。

  反过来,上司无知,才能够引发下属的有知。上司能够把表现的舞台让出来,下属自然乐于登台表演。于是,在职场中培育下属,大家越成长上司越轻松省力,人才断层的苦恼也将消除于无形。何乐而不为呢?

  上司心虚,唯恐下属看不起,因而不敢表现无知。实际的情况刚好相反:下属逐渐了解上司的用意和苦心,知道上司不断以善意提供机会来促使下属成长。于是,凡事充分准备,随时提高警觉。有问必答,并且虚心求教。心存感激,怎么可能看不起这样的上司呢?

  无能。上司很有能力,而且急于表现。下属看在眼里,自然心生警惕。不要和上司抢功劳,以免遭受打压。同样的道理,自动扮演无能的角色来充分配合,结果是累坏了上司,下属也不能长进,对整个组织,造成很大的伤害。但是,每次规劝上司不要这样处理事务,得到的答案大致上都是:“我也知道这样不好,更不喜欢这个样子,可是没有办法。碰到这些下属,干什么都是慢半拍。偏偏我是个急性子,等着被他们急死,还不如自己动手。就这样知错不能改,自己累得半死。”言下之意,不幸遇到这样的下属,好像是活该倒霉,毫无改变的可能。实际上,只要自己的观念清楚,明白“下属和主管不同,后者拥有裁决权,可以立即拍板定案;而前者必须多一层顾虑,亦即在做出决定之前,先想一想上司的立场,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就这么一踌躇,一犹豫,便慢了半拍”的道理,自己先耐下性子稍微等一等,下属就会有所动作。越来越有默契之后,下属自然会越来越有信心,因而反应也会越来越快。

  大家都有能力,并且乐于表现,这总比主管一个人独撑大厦要安全得多,也有效得多。

  无所作为。这句话的意思不能完全依照字面来理解,说什么没有任何作为,或者不需要有所作为。真正的用意应该是“尽量减少看得见的具体作为,却巧妙地增加一些看不见的引导行为”。看得见的具体作为,尽量让下属去表现。带给他们越多成就感,他们自然就更乐于卖力表现。上司应该动脑筋,以无形的、看不见的引导行为,来诱使下属自觉地工作。用无所作为来诱使有所作为,才是无为而无所不为的具体作用。

  上司无为,下属也跟着不为;上司无知,大家都跟着无知。这样的“无”并不符合自然的规律。老子提倡无为,主要是防止上司的强作妄为,以个人的知和能,来肆意扩张自己的意欲,完全不重视他人的意见和感觉。结果真正有知有能的人,却只能袖手旁观,造成整个组织的灾难。无所作为,除了消极地让出空间,还应该积极地诱发出合理的行为。妥善运用沟通、协调和激励等方法,激发出下属的潜在能力,使他们好好地表现。

  为什么说各阶层主管都需要这一番说词呢?因为每一阶层的主管,实际上都需要相当程度的无为。程度上有差异,由上而下,分别呈现出大无为、中无为和小无为的状态。而不管哪种状态都需要学习无为,养成适度无为的习惯。把自己的行为,区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基层比较重视有形的,高阶更加偏重无形的,中坚干部则将有形与无形并重。由基层向上升迁,越来越无形,才能够越来越放手,让下属获得必要的挥洒空间,合理表现。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