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报错页面_建设工程教育网

您访问的页面已经离家出走了

您可以:返回 上一页或者返回首页
9秒后跳转到建设工程教育网首页
 > 正文

地形设计的方法

2010-03-29 14:38    【  【打印】【我要纠错】

  地形设计的方法有多种:等高线法(含点标高)、断面法、模型法等。以下着重介绍等高线法。

  等高线法

  此法在园林设计中使用最多,一般地形测绘图都是用等高线或点标高表示的。在绘有原地形等高线的底图上用设计等高线进行地形改造或创作,在同一张图纸上便可表达原有地形、设计地形状况及公园的平面布置、各部分的高程关系。这大大方便了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比较及修改,也便于进一步的土方计算工作,因此,它是一种比较好的设计方法。最适宜于自然山水园的土方计算。应用等高线进行公园的竖向设计时,首先应了解等高线的基本性质。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想面,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到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给这组投影线标注上相应的数值,便可用它在图纸上表示地形的高低陡缓、峰峦位置、坡谷走向及溪池的深度等内容。

  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所有的点,其高程都相等。

  每一条等高线都是闭合的。由于园界或图框的限制,在图纸上不一定每根等高线都能闭合,但实际上它们还是闭合的。

  等高线的水平间距的大小,表示地形的缓或陡。如疏则缓,密则陡。等高线的间距相等,表示该坡面的角度相同,如果该组等高线平直,则表示该地形是一处平整过的同一坡度的斜坡。

  等高线一般不相交或重叠,只有在悬崖处等高线才可能出现相交情况。在某些垂直于地平面的峭壁、地坎或挡土墙驳岸处等高线才会重合在一起。

  等高线在图纸上不能直穿横过河谷、堤岸和道路等;由于以上地形单元或构筑物在高程上高出或低陷于周围地面,所以等高线在接近低于地面的河谷时转向上游延伸,而后穿越河床,再向下游走出河谷;如遇高于地面的堤岸或路堤时等高线则转向下方,横过堤顶再转向上方而后走向另一侧。

  用等高线法进行竖向设计坡度公式,用于求等高线外任意点高程。

  I=h/L

  式中I——坡度(%);h——高差(m);L——水平间距(m)

  设计等高线在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陡坡变缓披或缓坡改陡坡 等高线间距的疏密表示着地形的陡缓。

  平垫沟谷

  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有些沟谷地段须垫平。平垫这类场地的设计,可以用平直的设计等高线和拟平垫部分的同值等连接。其连接点就是不挖不填的点,也叫“零点”;这些相邻点的联线,叫做“零点线”,也就是垫土的范围。如果平垫工程不须按某一指定坡度进行,则设计时只须将拟平垫的范围,在图上大致框出,再以平直的同值等高线连接原地形等高线即可。如要将沟谷部分依指定的坡度平整成场地时。则所设计的设计等高线应互相平行,间距相等。

  削平山脊

  将山脊铲平的设计方法和平垫沟谷的方法相同,只是设计等高线所切割的原地形等高线方向正好相反。

  平整场地

  园林中的场地包括铺装的广场,建筑地坪及各种文体活动场地和较平缓的种植地段,如草坪,较宽的种植带等。非铺装场地对坡度要求不那么严格,目的是垫洼平凸,将坡度理顺,而地表坡度则任其自然起伏,排水通畅即可。铺装地面的坡度则要求严格,各种场地因其使用功能不同对坡度的要求也各异。通常为了排水,最小坡度>0.5%,一般集散广场坡度在1%-7%,足球场3‰-4‰,蓝球场2%-5%,排球场2%-5%,这类场地的排水坡度可以是沿长轴的两面坡或沿横轴的两面坡,也可以设计成四面坡、环行坡,这取决于周围环境条件。一般,铺装场地都采取规则的坡面(即同一坡度的坡面)。

  实际上,大多数道路的路拱为曲线,路面上的等高线也为曲线而不是直线和折线。曲线等高线应按实际勾画。同时,道路设计等高线也会同道路弯曲、弯坡、交叉等情况相应变化。

  断面法

  即用许多断面表达设计地形以及原有地形的状况的方法。断面图表示了地形按比例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此方法可以使视觉形象更明了和更能表达实际形象轮廓。还可以说明死刑轮廓。同时,可以说明地形上的地物之间的位置和高差关系。说明植物分布及林木的轮廓与景观以及在垂直空间内地面上不同界面的位置效果。

  断面的取法可以选择园林用地具有代表性的轴线方向或者特定位置等。

  断面法一般不能全面反映园林用地的地形地貌。一般仅用于要求粗放且地形狭长的地段的表达。

  模型法

  模型法用于表现直观形象,具体。但制作费工费时,投资较多。大模型不便搬动。如需要保存,还需专门的放置场所,制作方法在实验课说明。

延伸阅读:方法 设计 地形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