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建筑文苑 > 其他相关 > 正文

室内颗粒状污染物与空气过滤器的确定

2009-11-20 09:16    【  【打印】【我要纠错】

  摘要:针对室内颗粒状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性,重点分析影响室内空气含尘浓度的各个因素及控制尘粒方式,讨论确定空调系统过滤器效率的方法与步骤,提出合理地选择合适的空气过滤器应该遵守的原则。

  关键词:通风空调;颗粒污染物;空气过滤器;过滤器效率

  “可持续发展”纲领对通风空调专业提出的要求,是以最少的能耗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空气环境,保护大气环境。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更重要的是身体、精神及社会诸多方面的良好状态。健康的室内环境特征应该是与自然相和谐,使人身心健康并富有效率。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现代工业建筑设计也更多地考虑能源的高效利用和保证人体热舒适。因为它们与人们的舒适、健康以及工作效率密切相关。过去,舒适性通风空调系统设计偏重热湿处理、气流组织及建筑节能。空气过滤仅仅依赖于设备所配置的过滤器。未作设计计算和校核计算,室内空气含尘浓度往往达不到卫生标准,对室内人员、设备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甚至使空调系统本身成为室内空气的污染源之一, 合理地选择和提高过滤器效率,不仅可以改善室内空气品质,更可带来长远的经济效益[11]。

  室内颗粒状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颗粒状污染物的来源颗粒状污染物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子在空气中的悬浮状态与粒径、密度有关。通常飘尘以烟、雾、灰尘等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当某些固体物质在高温下由于蒸发或升华作用变成气体散发于大气中,遇冷后凝聚成微小的固体颗粒悬浮于大气中形成烟(smoke),粒径范围为0 O1-1m,一般在0.5m以下。雾(mist)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雾的粒径一般在lOl-m以下,通常说的烟雾(smog)是烟和雾同时构成的固、液混合态气溶胶。如硫酸烟雾,光化学烟雾等。粉尘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固体微粒,如粉碎固体时所产生的粉尘、燃煤烟气中含碳颗粒物等伫。工业建筑中的颗粒状污染物是伴随生产工艺过程产生的,不同的生产过程有着不同的颗粒污染物。民用建筑中的颗粒状污染不象工业建筑那么严重,但却存在多种污染源,导致空气品质下降,主要来源于室内装饰材料、家具。以及各种高效简便的清洁剂、杀虫剂、除臭剂和现代办公设备等散发出各种VOCs气体在空气中形成的气溶胶污染;室外大气中颗粒状污染物进入室内形成的气溶胶污染;室内做饭与吸烟等形成的燃烧产物造成的气溶胶污染;人体新陈代谢产生及各种生活废弃物的挥发形成的气溶胶污染;通风空调系统本身的系统划分和组织不合理,也会造成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带菌交叉污染唧。

  室内颗粒状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

  室内颗粒状污染物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室内人员、生产和环境的危害。颗粒状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有三条途径:最主要、最危险的途径是经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其次是经过皮肤进入人体。而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的情况较少。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颗粒状污染物的性质、粒径大小和进入人体的粉尘量有关。颗粒状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是危害人体的主要因素,因为化学性质决定它在人体内参与和干扰生化过程的程度和速度,从而决定危害的性质和大小。颗粒状污染物粒径小,在空气中不易沉降。也难以被捕集,造成长期空气污染。同时易于随空气吸人人的呼吸道深部;而且颗粒状污染物粒径小。不仅其化学活性增大,其表面活性也增大(由于单位质量的表面积增大),加剧了人体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再有,颗粒状污染物的表面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液体以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使它成为其它污染物质的媒介物,加剧对人体的危害。此外,还与人体持续接触时间、室内空气状态参数以及人员的劳动强度、年龄、性别和体质情况等因索有关[21]。

  鉴于室内颗粒状污染物的来源和危害,需要改善和提高室内空气品质的设计理念,利用适当的通风空调方式和系统,合理地组织气流分布。拥有良好的过滤净化保障体系,充分地将新鲜空气送入工作区,减少室内送风死角,以提高室内的换气效果,有效合理地控制室内颗粒状污染物。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