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对进口设备进行特护管理,减少进口设备的人为劣化,减少因缺乏保养而造成的设备故障。
1.重视操作员工的技能培训,强化员工的设备管理意识
新工人(或新调换工种的工人)须经技术培训,懂得所操作设备的技术性能、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保养规程,掌握操作技术,经考试合格方可独立操作。培训可采取“请进来”的办法,也就是请外方技术人员到现场对操作员工及相关设备人员进行业务技能培训,同时要求操作人员努力钻研业务技术,力求做到“四懂三会”(懂原理、懂构造、懂性能、懂用途,会操作、会保养、会排除故障),准确及时地填写运行记录,及时发现和反映设备故障状况。但对技术、性能先进的进口设备,操作人员要做到“四懂三会”不是件容易的事,但还是应该从这些方面去努力,至少要懂结构、懂性能、会操作、会保养、会发现故障,并且要有较强的责任心,积极参与到设备管理工作中去。
2.加强设备现场监控力度,严格设备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进口工程设备操作室内都设置有主要工作系统故障报警指示,一旦出现设备某系统报警,操作人员应立即向领导汇报,请示停机检查。但在实际工作中,单靠设备操作室内的模拟报警系统来监控设备的技术状况是很不够的,像底盘件、传动系统、高压油管以及其他设备构件等还需人力监控和检测,以确定其性能劣化程度,同时模拟报警系统也常出现故障,容易引发误报或不报。根据实际需要,该矿成立了设备现场巡检小组,坚持工作到现场,加强对设备的现场监控力度,负责对全矿设备的技术状况、运行状况、检修情况、备品配件的储备与到位情况建立档案。并特别加强了对容易引发设备事故的关键部位的检查,同时对日常点检工作也加强了信息反馈,及时发现问题逐项解决。2002年设备现场巡检小组增加人员,改名为设备管理办公室,并增加了多项管理职能,设备的管、用、修工作配合得更加有序。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建立健全定期、走合、停用、封存、换季等维护保养制度,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这也是矿设备管理办公室十分注重的工作。在进口设备的随机资料里就配备有《设备保养手册》,根据这些资料,对各台生产设备都建立有润滑档案,从用油品牌、用油量、换油周期、定期油质分析结果到各保养等级的具体保养项目(如清洗、检查、维护、更换、润滑等)、保养方法等都有明确的说明,设备管理办公室每月25日准时对相关单位下达《月度设备保养、检修计划》,并根据各设备实际运行小时数及时向维修车间下达设备保养维修任务单。对设备各保养等级该做的保养项目认真执行,项项落实,并对各等级保养工作进行严格验收,不符合标准的,不准投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