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松散联营体规范化合同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4-10-30 10:39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松散联营体的合同管理涉及到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市场体系和施工企业经营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动态的、全面的管理过程,要将规范化合同管理贯穿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全过程中去,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法规等加强全面规范化的合同管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强化全员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过程。联营体各方应加强合同管理的意识,由项目组主要负责人主管合同管理工作,联营体要将规范化合同管理工作作为负责人责任制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与其经济利益挂钩。

  2、建立健全管理网络

  认真抓好合同管理组织机构、人员、制度的三落实。从总公司、分公司、联营体项目部层层成立合同管理领导组,公司成立经济合同的归口管理部门。从总公司到联营体项目部形成公司、有关职能科室、分公司、项目部层层实施的管理网络。

  3、加强合同的过程管理

  将规范化的合同管理贯穿于施工管理的全过程,主要抓好四个阶段的规范管理:

  第一阶段,投标信息评审管理

  联营体组织力量对发包单位工程信息进行评审,对发包方企业状况、资信实力、社会信誉、管理水平、履约能力等进行评估,决定是否参加投标。

  第二阶段,投标文件评审管理

  主要是对已确定参加投标的工程招标文件的评审,熟悉招标文件图纸,进行认真分析,作出投标决策,编制投标书。

  第三阶段,合同签约评审管理

  ①工程中标后,由联营体代表和业主本着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进行合同谈判,签订工程承包合同。

  ②总工程进度需要将工程的有关分部项分给具有相应资质的分公司和专业公司。

  第四阶段,合同履约评审管理

  ①层层分解目标。合同履约过程中,依法实施合同动态管理,按照合同双方明确的责、权、利,联营体各方分解合同管理目标、并采取措施确保按时按质履约。

  ②确保合同履约率100%.对合同台帐跟踪管理,组织人员定期到施工一线检查工期、质量、技术、资金到帐、甲供材料等情况,确保合同履约率100%。

  4、培养合同管理人才

  合同管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多门类、多学科的知识技术。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工程业务,还要熟悉经济合同管理知识和相关法律知识,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还要有较强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并且要努力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

  从一个公司的发展来看,总公司和工程项目部都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培养业务能力出众的合同管理人员。

  5、经验与教训

  合同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有其管理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公司和项目组都应该学习以往施工过程中合同管理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或教训,将规范化合同管理经验成果运用在一个特定的工程项目中,实现合同管理共性和特性的完美结合。

  松散联营体作为一个合同联营体,它的建立和运行是依据联营体协议和一系列合同,通过规范化的合同管理可以保证各方履行各自的义务、减少纠纷和保证工程顺利实施。

  要实现松散联营体的规范化合同管理,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工作:

  1、编制和签订规范化、标准化的联营体协议,明确联营体各方的责、权、利;

  2、成立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组织机构,负责合同管理;

  3、制定规范化的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流程;

  4、制定和执行规范化的合同管理制度。

责任编辑:soso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