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监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设备监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5年设备监理案例分析: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2015-01-26 14:13 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整理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一、加强备件管理的有效措施

  1.领导重视,精心准备

  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领导非常重视备件的管理工作,在生产准备和投产初期,成立了以设备厂长为组长的备件攻关小组,组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提前介入,熟悉设备,了解设备的技术参数、原理结构,转化和准备备件图纸,及时提出备件计划,积极组织供应。在正常生产阶段,根据设备的运行和改造情况,定期召开设备例会,组织协调备件的管理。

  2.完善《设备备品配件台账》,抓备件管理的核心

  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每台设备分别建立机械专用件、机械通用件、动力通用件、电器备件等四大类《设备备品配件台账》,详细注明备件的名称、图号与标准、型号与规格、主要技术参数、简图、最高和最低储备定额、实际库存量、库存地点、参考价格等备件信息,并不断修改,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备件管理技术资料,为备件计划、库存、定额、资金、统计分析等管理提供技术依据,便于机动科、车间、班组人员掌握备件情况。

  3.积极做好备件的技术管理

  中厚板厂的设备图纸资料有的采用德文、荷兰文或英文,有的采用德国或美国标准,有的只有装配图而无零件图,有的根本没有图纸,有的标准件不标准,同一种设备备件不统一等,为解决这些问题采取了如下措施。

  (1)统一图号。一种备件设立形如HB*-*-*-*-的惟一图号,贯穿备件使用的一生,HB代表中厚板厂,四个*依次体现出专业类别、所属设备、所属部位、备件序列。

  (2)坚持备件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

  全部采用国家标准、部颁标准选用和设计制造备件,尽量减少备件的品种;大量不同而相似的设备备件如天车的车轮、减速机、同步轴,打正机滑道、液压缸等,通过修改设计,逐步互相靠拢,使备件统一、具备互换性;按相同的设计标准,将相同结构、相同功能、不同尺寸和技术参数的备件,如齿式联轴器、减速机、单传辊道等,按一定规律排列起来,构成一种备件系列。

  (3)积极做好备件的国产化。因全厂2/3的设备是旧设备,需要大量的备件如热矫直机的矫直辊、主减速机,冷床拉钢、翻板机构减速机,纵剪偏心轴、齿轮,横剪的主传动箱等,这些备件均为外文图纸,且订购国外的备件价格贵、周期长、供应不便,因此应积极地做好外文图纸的翻译,备件的国产化设计、制造工作,并充分注意到标准、材料、加工工艺的变化,使备件满足原有的结构和技术性能。

  (4)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备件的寿命。如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耐磨铜滑板,以增加四辊粗轧机万向接轴套筒滑板的寿命;采用堆焊技术焊补修复磨损严重的轴;采用激光表面处理技术处理剪刃,以做到多次重复利用。

  (5)积极进行备件研制。对无图纸或图纸不清楚、不详细的备件,利用日常检修、大中修的时间进行测绘,研制备件,绘制图纸。

  (6)通过奖励考核措施,加强备件的修复利用。由于备件库存少,根据设备的运行,供应不及时而又急需的备件如电机、减速机、万向接轴套筒等,积极采取焊补、修复、加工等措施重复利用,既保证了设备运行,又降低备件的消耗。

  (7)作好图纸管理。作到一种备件图纸唯一,图、物相符;备件图纸及时下发车间、班组,使之成为备件使用、设备维护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设备、备件报废,图纸必须销毁;档案室设立专门的备件图纸柜,必须蓝图、底图共存,常用备件常备蓝图。

责任编辑:南瓜妹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