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在线客服

帮助

24小时客服:010-82326699 400-810-5999

建设工程教育网 > 专业资料 > 工艺工法 > 岩土工程 > 正文

基坑围护施工难点分析

2014-05-14 13:52  来源于网络  【  【打印】【我要纠错】

  1、周边环境复杂,施工障碍多

  1)基坑北侧距离用地红线约6.8m,用地红线外5m左右有条东西走向宽约24.0m的规划路,目前为其他单位的施工临时活动房;基坑南侧为待建2A地块2号地库,目前为空地;基坑西侧距离用地红线最近处约8m,红线内1.5-2m范围内有10Kv电力架空线,以及埋地燃气管道;红线外有污水、雨水等管道,用地红线外6m左右有条南北走向宽约32.0m的刘五路,围墙外为绿化带;东侧距用地红线约7m,红线外最近处约10m左右有条南北走向的河道。

  2)针对性措施:充分考虑到周边的影响,合理选择形式,保护周边环境;施工机械与高压电线间的水平安全操作距离是5m,围护桩施工至基坑西侧靠近高压电线时,安排专人看管,减慢施工速度,如无法保证安全操作距离则改用高压旋喷桩替换施工;合理安排施工现场的平面布置和施工道路,把各施工阶段的施工工艺和现场实际情况相结合,以最佳、最合理的方式布置,节省施工用地,并对其进行动态管理。

  2、围护工作量大,号房地库高差大

  1)本工程围护工作量较大,号房地库之间高差较大,需防止地库开挖时需防止影响号房桩基础。因此必须选用合理组织施工。做到在安全、合理的前提下,缩短施工工期、方便土方开挖和结构的施工,施工阶段如何控制基坑变形,如何组织围护、土方、降水工程和基础工程的衔接是本工程的重点环节。

  2)针对性措施:

  严格遵循“分区、分块、分层、限时,先撑后挖”的原则,制定详细挖土施工计划,采取分层分级放坡的施工方案,严禁超挖。先开挖号楼地下室,待号楼地下室基础底板浇筑完成,桩基础连接牢固后,再开挖地库,至坑底后随即浇筑垫层,车库区域顶板施工完毕之前,号楼区域施工不超过三层,施工时严格控制基坑周围地面荷载小20KPa并安排专人检查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由业主委托第三方专业监测单位进行监测,实施“信息化”管理,在围护桩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严密监测围护结构和土体变形,了解围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变形和受力情况,以“信息化”指导施工。特别要注意观测围护桩的变形,防止由于围护桩变形过大而发生渗漏现象。基坑挖土过程中可能基底会隆起,需在基坑内设置一定数量的观测点(观测点在挖土过程中采取防破坏措施),主要目的是观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底土体的隆起。

  严格控制围护桩的施工质量,从事前和事中控制,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为防止搅拌桩施工冷缝,在每台机械施工起止位置作明显标记,并测量标记坐标,在围护桩冷缝对接处,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冷缝最外侧增加2根以上搅拌桩,确保止水效果。

  制定应急预案,当发生基坑内漏水时,应立即采取措施并配合明堵,在施工中,随机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以保证下一阶段施工的顺利进行。这不仅对安全有利,出现险情时能把所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而且可弥补设计与施工的不足,确保基坑施工及地下管线周围建筑物的安全。

  3、基坑地质条件差

  1)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涉及的土层有①层填土、②1层褐黄~灰黄色粘土、②1夹层黄灰~灰色粘质粉土、②2层兰灰灰色粘土和③层灰色粘土,坑底位于③层中,土质软弱,在开挖时易产生蠕变和剪切破坏等现象。

  2)针对性措施:严格把好质量关,防止基坑开挖时产生边坡失稳、坑内土体隆起等不良现象,基坑开挖前先把地下水降至坑底以下最少0.5m~lm的时候方可开挖,开挖工程中,实施“信息化”管理,遵循“时空效应”的原则,分块分层盆试开挖,严禁超挖,每开挖一阶段停止时,及时做好压顶、护坡,及时做好坑内的降水和明排水工作,制定雨季时期的预防措施,密切与监测单位配合,随时掌握施工过程中基坑的变形情况,加快施工进度,避免基坑长时间在无撑状态下暴露,尽快形成底板和支撑,保证基坑变形在可控范围之内。

责任编辑:风聆
收藏分享:论坛
分享到:
相关新闻
  • 特色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 精品班
    4大班次+2-3套全真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 实验班
    3套全真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 定制班
    3套模拟题+3套预测题+考前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 移动班
    以知识点为单元授课练习,
    强化重点、难点、考点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