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师

当前位置:建设工程教育网 > 物业管理师 > 复习指导 > 正文

2015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物业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2015-02-10 13:32 来源:来源于网络 打印 | 收藏 |
字号

| |

  物业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当时正值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在城市化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但城市房屋跟不上人口的激增,造成严重的房荒,而且由于房屋管理混乱,居住环境恶劣,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当时一位名叫奥克维娅·希尔的女士,为其名下出租的房屋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引导并要求租户严格遵守,住房秩序和居住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形成了物业管理最早的雏形。后来社会其他人士纷纷效仿,并得到英国政府的肯定和支持,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非营利性的物业管理行业组织——皇家特许屋宇经理学会。以英国为起源地,在一个多世纪时间里,物业管理在西方各国逐渐推行开来。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伴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大量高层楼宇拔地而起,这些高层楼宇附属设备多,结构复杂,日常维修养护和管理事务烦琐复杂,对管理人员专业性和技术水平提出很高的要求;而且这些建筑物往往不是一个或者几个业主所有,常常是数十个或数百个业主共有,于是逐渐催生了专业化的物业管理机构,专门为楼宇所有业主提供专业性和技术性的楼宇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随着物业管理机构的增加,20世纪初,美国也成立了第一个行业协会——芝加哥建筑管理人协会。行业自治组织的成立,既标志着物业管理行业的逐渐成熟,也有力推动了物业管理行业的有序发展。以英美两国为开端,物业管理日益被业主和政府所重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服务行业。

  物业管理之所以最初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诞生并得以发展,主要基于三个原因。

  (一)房地产物质形态演变要求建筑物区分所有

  房地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资料,无论生活还是生产经营活动,都离不开物质形态的房地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几千年农业社会简单不变的房地产形态,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特别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背景下,为节约社会物质资源和改善人类生活条件,人们不断创造出构造形式多样和设施设备齐全的现代建筑。物业硬件的复杂化和物业设施的智能化,物业类型的多样化和物业功能的多元化,成为现代房地产物质形态的典型特征。

  物质形态的变化自然导致权利状况的变化。随着集合式的大型、超大型社区和高层、超高层建筑的出现,数个业主共同拥有一个建筑物业逐渐成为常态。在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情况下,单个业主仅仅对建筑物的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共有部分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属于全体业主所有。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要求业主共同管理物业

  在建筑物区分所有的权利状态下,全体业主对物业共同享有权利并共同承担义务,单个业主对共同的管理事项无权单方面作出决定,同时单个业主也没有义务独自承担应由全体业主共同履行的义务。不仅如此,单个业主作出任何一项关于物业管事项的提议,都必须取得多数业主的同意,成为全体业主共同决定。

  (三)业主共同管理物业要求引入市场机制

  从单个业主自行管理转变为全体业主共同管理,其实质就是单个业主通过管理规约将其管理权让渡给全体业主(业主大会)。业主大会行使共同管理权的方式中,最为经济和高效的方式,是引人市场竞争机制,选聘专业化的物业服务企业,由物业服务企业对业主共有部分实施统一的、综合性的维修养护和管理。引入市场机制,由全体业主共同决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不仅是业主共同决策权的体现,也是业主自主选择权的行使。

责任编辑:亮亮
班次推荐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 提升学习效果;

经典班次组合 专家在线答疑!

特色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特色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4大班次+考前模拟题+1套预测试题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精品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精品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2套预测试题+考前冲关宝典

名师定期直播 一对一跟踪教学

实验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实验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考前模拟题+3套预测题+冲关宝典+考前重点

大数据分析小灶教学 私人定制服务!

定制通关班:当期考试结束后一周关闭
定制无忧班:报名或考试当期不过,第二年免费学

以知识点为单元 十分钟一堂课

智能交互课件 阶段测试点评

报同科目辅导 享7折优惠!

最新资讯
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建设工程教育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且必须注明“来源:建设工程教育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部分资料为网上搜集转载,均尽力标明作者和出处。对于本网刊载作品涉及版权等问题的,请作者与本网站联系,本网站核实确认后会尽快予以处理。
  本网转载之作品,并不意味着认同该作品的观点或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
  3、联系方式:010-82326699 / 400 810 5999。

返回顶部